正文 第12章 考研和就業(2)(2 / 3)

有一種工作,一旦進去,就很難再看到“海”了。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內心夢想吧,然後看看是否有最適合它的方向。

我欣賞那些給自己更勇敢選擇的人,但我不能承諾你勇敢過後一定會有掌聲。

我相信,越能遠離體製生活的人越會得到內心的自由,雖然達到內心自由的路一定要經過更痛苦的掙紮。

實操訓練

實操訓練:理解為什麼大家都要去考公務員?

考慮因素 理由

工作時間 有規律,即“朝九晚五”,除了特殊崗位外,基本上沒有太多加班情況。

薪水水平 中等偏上的水平,考慮勞動強度,“性價比”高。

工作穩定性 不犯政治錯誤,崗位是“鐵飯碗”。

社會地位 高,容易受尊重,單位也會幫助個人出頭。

社會保障 免交,企業高可占收入的30%。

公費醫療 醫保是要重大疾病或住院才可以報銷,“小病”是沒有報銷的。公務員即使是小病(如傷風感冒)都可以報銷。

個人進修 有雙休,便於上在職研究生,很多單位補貼學費。

退休金 退休後保障充分,除了繼續享受公費醫療,工資是和原來退休前的工資是一樣的。在公務員整體漲工資的時候,退休公務員同樣享受“加工資”的福利待遇。

住房補貼 在享受住房公積金的同時,還享受住房津貼(即貨幣分房)。等於在住房方麵,享有雙重保障。

晉升空間 慢。

發揮空間 按程序辦事,僵化。

待遇空間 穩定,但快速增長很難。

說說假如你報考公務員,將來會失去什麼?

出國留學有意義嗎?

現在有能力承擔孩子出國費用的家庭多了,出國深造也成為很多孩子的選項。

我支持人在年輕的時候,假如家庭有承擔能力,應該出國看看,特別是去一些先進發達國家求學。如果能去一些所謂的第三世界國家走走看看,開闊眼界更好。

我們得承認中國的教育質量整體是不高的,你將來要參與世界的競爭,起碼得了解國外的大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去國外讀書更多是去不同教育模式下培養不同思維方法和知識結構。

但我反對三種出國求學的思想:

1.不考慮家庭承受能力強行出國。

這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這樣不人道。父母總是無條件支持你學習,但是你應考慮家庭的責任。如果錢都拿出去出國讀書,萬一父母病了,怎麼辦?

2.不考慮自己的專業前途而出國。

以為拿了一個洋文憑就能就業,這是把自己的未來建立在虛幻的承諾上。如果為了文憑,在國內讀也可以拿到一個研究生,不見得就難找工作。如果為了開拓見識,你可以上班後慢慢攢錢實現夢想。

3.希望通過出國實現曲線移民。

我不反對移民,這是你的自由。但是出國求學並不能保證讓你成功移民。不要指望換一個環境就可以改變命運,抱有這種一勞永逸的懶惰想法的人付出越多,希望越大,也越可能失望。

移民並不能保證讓你幸福。第一代移民往往不是讓自己更幸福,而是為自己的下一代爭取到一個能在相對公平和幸福國家成長的機會。

不過出國需要你盡早做好準備。設想一下,當你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即便每個人都對你很友好,但你也會感覺環境與自己格格不入:不熟悉的語言、不熟悉的空間、不了解的文化、不適應的氣候、不合口的飲食、不認識的同學、不習慣的老師,每一件最簡單的事情,你都要學會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處理。這些都可能使一個在溫室裏長大的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