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從今天起快樂地生活(1 / 3)

Coffee for the Soul

美好的一天,

僅僅隻是清晨時分,

我睜開雙眼,走下床,拉開窗簾,

然後被陽光照耀,周身溫暖。

空氣新鮮,於是笑容燦爛。

微笑地開始每一天,

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嗎?

傾聽曾經聽而不聞的聲音

後來你會發現,蟲鳴鳥叫也有一定的音律,花開的聲音是那麼的誘人,嬰孩牙牙學語的聲音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就連老年夫妻那低聲的交流,也透露著恩愛的力量。所有那些你根本未曾關注過的聲音,其實都有著一種美妙的喚醒心靈的能量。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耳邊的聲音從鳥叫蟲鳴、溪水潺潺變成了汽車轟鳴、音響鼓噪。每天在城市裏來去匆匆的我們,拋棄了那些從亙古時期就陪伴在我們身邊,與人類一起進化的生命之聲,也被充滿希望的生之音樂所拋棄。

當靜謐的清晨和寧寂的夜晚都被噪聲占領的時候,還有什麼能撫慰我們裸露在水泥森林裏的心靈?

被現代生活包裹的我們,漸漸喪失了傾聽的能力,也喪失了親近自然、尋找快樂的途徑。

該如何在浮躁喧囂的都市中,尋找那片心靈的淨土呢?

200年前,一位音樂家在荒野裏疾走,他的心裏充滿了怨恨和焦躁,上天如此不公,讓他正值壯年卻失去了辨別音樂的能力。他患上了嚴重的耳疾,聽力一天比一天衰退。“當我再也無法聽到聲音的時候,我要怎樣創作我的樂曲?”

一個聾子能寫出動人的樂譜嗎?

他完全不能相信。

隨著焦慮的加深,他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每況愈下,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最後,他的醫生朋友向他提出建議:“你或許應該換個環境,出去散散心吧,或許會讓你的心情好一點。”

他聽從朋友的建議,來到一處有著美麗湖泊和森林的地方。迷茫的音樂家不願意接觸人群,他每天都在森林和湖邊獨自遊蕩,即使下雨也堅持出門,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夏季,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把他困在森林裏的小屋中。盡管屋外狂風大作,雷聲轟鳴,他卻始終聽不到一點兒聲音。他呆呆地看著屋外的小樹在風雨中搖擺,雨滴彙集在一起,從每一張葉片上快速滑落。狂風幾乎要把小樹從中間折斷,但看似脆弱的小樹一次次地在狂風之後直起腰來。

不知不覺中,音樂家的眼裏已經滿是淚水,他仿佛聽到了小樹的聲音,那是天地間最堅韌不屈的聲響。

他的目光不再呆滯,他的眼神不再焦慮,他每天都能聽到更多的聲音。種子鼓足勁展開第一片嫩葉,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風溫柔地穿過樹梢,樹葉歡快地鼓掌。清晨的陽光照在睡蓮花苞上,那一瞬間,他已然聽到了睡蓮花伸懶腰、張開花瓣的聲音。

冬天,雪花飄落,音樂家不再出門,他每天坐在鋼琴前,將那些美妙的音符一個個固定在樂譜上,創作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曲子。

春天到了,音樂家舉辦了一場演奏會,他用來自心靈的樂曲震撼了所有的聽眾,他們聽到了那些天地間最真切、最有力的樂章。音樂家在最不可思議的條件下獲得了成功,後世的評論家們稱讚他耳聾後創作的曲子更勝之前。

那些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挽救了一個麵臨崩潰的靈魂,也為後人留下不朽的樂章。

哪怕你我並不是敏感的音樂家,但來自自然的樂聲依然能撫慰世間所有憂傷的靈魂。

有一個源自西方的美麗傳說,每一個嬰兒來到世間後,都會有小精靈的陪伴。純潔無瑕的嬰兒的第一聲笑,會變成一個新的小精靈,這些小精靈隱藏在每棵樹、每朵花的後麵,他們帶來春夏秋冬的變化,幫助植物生長,幫助動物成長,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雖然我們都曾經有過天真無憂的童年,但成長總是伴隨著種種煩惱。如果有一天,你忘記了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小精靈,不妨離開沉悶的水泥森林,到山上、水邊去走走,去看看,去聽聽那些消失在都市喧囂中的自然之聲,那些遺忘在記憶中的單純無憂的笑聲。

心靈悟語

學會傾聽那些曾經聽而不聞的聲音,它們能洗淨你心中的塵埃,讓你回歸自然的懷抱,重新找到追尋快樂的力量。

像塔莎奶奶那樣快樂地活著

僅僅隻是活著,就值得感謝了不是嗎?就算公害與令人恐懼的事件層出不窮,這世界依然如此美好。即使是早已見慣的,天上的星辰,若是想著一年或許隻能看到一次,仍會滿心感動,是吧?無論什麼事,都試著這麼想,如何?

——塔莎奶奶

如果有一天,你光滑的臉龐被起伏不平的皺紋代替,你烏黑的頭發變得蒼白,你富有光澤的皮膚開始暗淡鬆弛,你靈活的關節變得僵硬,你還會堅持自己的夢想,坦然麵對衰老和死亡嗎?

生老病死是人不能避開的事情,在這個輪回裏,你不難擁有快樂,但你有信心將這份快樂持續到老嗎?你的心裏其實沒有答案,當然,我也沒有。因為我們都還不曾老去。

但是有一位老奶奶卻做到了這一點。她固執地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中,堅持一輩子不醒來。她出生於1915年,向往複古的生活,從幼年起就極度渴望擁有一座自己的農莊。30歲的她帶著4個孩子生活在一座建於19世紀的沒有水電的莊園裏。盡管沒有水電的生活有許多不便,她卻沉迷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樂此不疲。

她的丈夫不堪忍受複古生活,最終選擇離開。她卻堅持夢想,帶著孩子,用繪畫的版稅撫養他們成人。

對她而言,幸福就是心靈上的滿足。

等到孩子們成年之後,她終於得到夢寐以求的小小農莊。她的大兒子為她建造了一座18世紀風格的小莊園。已經56歲的她懷揣著少女的夢想,開始獨自生活在農莊裏。

她過著離群索居卻並不孤單的生活,她過著看似艱難卻能自給自足的生活。自己種菜做飯,自己紡線做衣服,自己飼養動物,培植花草,甚至自己製作肥皂、蠟燭和燈油。

她細心觀察動物,發現蛇的笑臉,鼴鼠的足跡,鳥兒的蹤影;她精心侍弄花草,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它們最美的一麵。

她在勞作的間隙作畫,並堅持到生命的盡頭,因此獲得女王終身成就獎。她將所見所聞所感彙集成最美麗的圖畫,打動了所有期望過自由快樂生活的人們。

麵對讚譽和榮耀,她也隻不過是繼續淡然而從容地生活著。因為她選擇的一切,都不過是順從她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而已。這想法就是,在自然的懷抱中過著最自然的生活。

她說:“有價值的好事,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所以她能在遠離現代化生活的莊園裏安然度過一生。養花種菜、烹飪紡織這些在我們看來異常艱苦的家事,她卻樂在其中,並能提取出最美好的一麵讓我們觀賞。如果不是出於真心喜愛,一個現代人又怎麼能夠拋棄那些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能帶來便利的現代化工具呢?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單純地因為吃飽飯、有玩伴而快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遠離那些單純的快樂。我們早出晚歸,我們鉤心鬥角,我們虛與委蛇,隻為追求更多的名與利。但當我們真正得到名利的時候,卻發現其實得到了也並不會給我們更多的快樂。於是空虛和貪欲驅使我們再次前進,希望能擁有更多的名利來換取短暫的快樂。而事實的真相是,當我們在違背本心的道路上艱難前行,越走越遠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離真正的快樂越來越遠了。

這位名叫塔莎的老奶奶在自己的莊園裏快樂地活到92歲,當她與世長辭之前,她說:“連死亡也不畏懼,因為人生已無遺憾。”

我們不能選擇生活,但我們能選擇隻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方式。

輕聲叩問你的心:你有勇氣像塔莎奶奶一樣堅持過自己的生活嗎?

如果你真的得到肯定的答案,那麼你離塔莎奶奶的快樂生活也就不遠了。

心靈悟語

生活在莊園裏的塔莎奶奶沒有因為艱難、衰老、疾病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她遵循自己的內心快樂地生活,快樂地過每一天,快樂地老去,快樂而平靜地響應上帝的呼喚。

如果連老去和死亡都能坦然麵對,那麼人生還有什麼可懼的呢?

買最好的禮物送給自己

“有時候,我更希望每個人對自己好一點,把禮物最先送給自己,讓自己更快樂,然後把這種快樂傳染給更多的人。”

美劇《欲望都市》中那個直到50歲依然敢踩著細跟高跟鞋去度假逛街,穿著最動人的服飾坐在秀場第一排的女人Samantha一定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自己掙錢,自己給自己買房子、車子,自己享受生活,送自己最好的禮物,她敢於大聲地對自己說:“我努力工作,這一切都是我應得的。”

這樣的女人,歲月在她的身上似乎已經無法留下什麼深刻的痕跡了,人們看見的永遠是她的神采飛揚。她的生活目標就是為了讓自己獲得快樂,而她讓自己快樂的方式,是好好寵愛自己,努力把自己想要的都給自己。買最好的禮物給自己,是因為自己最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花錢買自己的心愛之物,才會有收獲的快感。

林潔也是這樣一個懂得疼愛自己的女人。每一年,都能找到無數送自己禮物的理由,在她的意識裏,這就是一個“養育”自己的過程,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夠喂飽,還指望帶給誰幸福呢?所以升職了,她給自己買份禮物;跳槽了,她也給自己買份禮物;就連連續陰天後的晴天,她也給自己買了份小禮物。每次鄭重其事地送自己禮物時,林潔都會有一種儀式感。禮物是珍貴的,買這份禮物花的錢甚至讓自己有些心疼,可是這也恰好說明了這份禮物的存在是可貴的,很值得珍惜,而對禮物的珍惜也會轉移到自己身上。懂得珍惜自己的人,難道不是最可愛的嗎?

關注自己,讓自己快樂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送最好的禮物給自己。如果不能夠好好愛自己,又怎麼有能力去愛別人呢?

心靈悟語

快樂來自於內心的感受,而這種感受需要不斷填充,不斷豐富。如果你還在為一直想要但因為各種原因猶豫不決的禮物煎熬的話,不妨去買下它吧。精致包裝,然後鄭重其事地送給自己,你能在鏡中看見一個笑得開心幸福的人。

隻用改變一點點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小莎拉一家生活在城市中心的貧民窟。那裏汙水橫流,到處充斥著惡臭的氣味,每個家庭主婦都習慣把街道當做垃圾場。填飽一家人的肚子已經讓母親們心力交瘁,她們無力關照家庭的衛生和孩子的整潔。在孩子上學前,母親們總是粗暴地把那些胡亂清洗過卻依然看不清顏色的髒衣服套在孩子身上。

這天,小莎拉和夥伴們像往常一樣結伴去附近的教會學校。半路上,小莎拉摔了一跤,衣服上沾滿了泥水。天氣炎熱,小女孩的臉上、衣服上落下斑斑點點的泥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