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上帝給予人們的麥穗還是沉甸甸的,從頭到尾都長滿了麥粒,連風吹過都不輕易搖動。那個時候的氣候也非常好,不會大旱,也沒有洪澇災害,人們幾乎不用費什麼心思,就能夠年年豐收,吃飽穿暖。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人們開始不懂得珍惜。
一天,上帝來人間巡視,走到田邊的時候,看到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小孩調皮地蹦蹦跳跳,不小心摔倒了,滑到泥塘中。女人扶起孩子,隨手摘下田中結得飽滿的麥穗,用來擦幹淨孩子的手和衣服。麥粒被揉碎了撒在路邊,無人問津。上帝又傷心又生氣,當初自己隻是不忍心讓那兩個天堂來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後代忍受饑餓與辛勞之苦,才會仁慈地給予他們無憂的生活。可是他錯了,當人們過著安逸的生活時,並沒有給予相應的珍惜。上帝決定要懲罰人類,於是他命令氣候不再美好,麥稈不再結麥穗。那一年,人們顆粒無收,生活陷入一片驚恐之中。
饑餓的人們終於領悟到了糧食的重要性,他們集體跪下祈求上帝,請求給他們一次生存下去的機會。仁慈的上帝又心軟了,不過這一次,他留了一手,雖然答應人類還給他們會結麥穗的麥稈,但是麥穗的生長卻不再那麼容易了,也不會再像從前那樣長得沉甸甸的了。人類如果想要收獲,就必須辛勤地去勞作,否則仍然可能顆粒無收。於是舍得流汗的人們在來年終於迎來豐收,告別了可怕的饑餓,而仍然懶惰的人則徹底陷入了困境。
其實上帝賜予人類的,除了沉甸甸的麥穗,還有很多。陽光雨露,健康快樂,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像珍惜糧食那樣去珍惜的。
曾任國民軍總司令的馮玉祥雖然身居高位,但是生活非常節儉。1932年10月的一天,他從山東到張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閣共同商討有關抗日同盟軍的問題。由於走得匆忙,馮玉祥沒有提前打招呼。突然的造訪讓佟夫人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拿什麼招待這位丈夫曾經的長官。佟麟閣卻輕鬆地告訴夫人:“不用特別準備,照老樣子,小米麵窩窩頭,外加大蘿卜鹹菜就夠了。”佟夫人雖然照做了,卻仍有些忐忑不安。誰知馮玉祥上桌看見這些,高興極了,吃得很香,一麵吃,一麵還誇讚這個老部下雖然做了大官,仍然沒有丟掉農民應該有的質樸和節儉呀。
心靈悟語
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其實幸福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一口吃掉虛無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
“時間不是沙漏,倒轉就可以重來。”這是一個奇特的小瓶子的標簽。這個瓶子外形正規,晶瑩剔透,裏麵沒有裝任何東西,但是因了這個標簽,卻賣到了25元的價格。
類似的瓶子還有很多,規格相似,均是空的,唯一不同的是每個瓶子上麵的標簽不同,因而價格也有所出入。
不要以為這是誰的神來之筆,標價也是為了逗樂,在網上,這樣的瓶子賣得火熱,還有了一個生動的名字,叫做“心靈容器”。
心靈容器最初的靈感來自一位丹麥設計師設計的“心靈超市”。這個超市中所有的東西都體現了一個“空”字,用環保材料製成的空箱子、空盒子、空瓶子,造型簡單,也沒有什麼花樣,隻是標簽所寫的內容不同。
樸素的造型,白紙黑字,沒有任何修飾的成分,價錢也不等。
平常人看起來,這也許沒有多大的實用性,也體現不出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在設計者眼中,這些東西既是藝術品,又是一種真實的容器。在諸如在“信心”、“勇氣”、“快樂”等不同的標簽之下,是人們渴望卻已然喪失了的情懷。
心靈超市是希望通過一些主題鮮明的概念,來提示人們去關注、去思考、去回想那些曾經忽略了的東西,用一種另類的方式讓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吸取了心靈超市的靈感,心靈容器誕生了。比起那些箱子、盒子,小小的玻璃瓶似乎更加受人歡迎,因為它造型輕巧,攜帶方便,而且看上去更加有裝載的意義。
心靈容器一經推出,就賣得火熱,人們都願意花不多的錢買這樣一個瓶子放在身邊,時刻提醒自己把不想丟掉的屬於內心的東西裝進去,或者根本就在鞭策自己不要被虛無吞噬。
《新周刊》曾經有一期策劃了一個活動,要在偌大的城市當中尋找一個叫做“橡皮人”的人。這個人有很明顯的特征,卻又像是沒有特征。
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開會的時候總是坐在同一個位置,那是一個既不顯眼,也不用擔心被提問的位置。他的工作QQ總是顯示忙碌狀態,而他的忙碌卻是在名叫“開心”的網站上並不開心地偷著菜。他總是習慣一個人在茶水間喝茶飲咖啡,而將響個不停的手機扔在辦公桌上。
他上班幾乎不會遲到,因為他每天都能準時起床,卻又像根本沒有睡過的樣子。精神抖擻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出現在他的身上。
他還保留有同情心,但從不會見義勇為,他覺得自己不麻木,但不會給老人讓座。他在給父母打電話的時候變得無話可說,但每個星期依然會準時打電話。他有時候感到孤獨,大部分時候接受孤獨,堅信沉默是金。
他有時候渴望愛情,但是懶得去想結婚的事情。他沒有生病,卻仍然有張病懨懨的臉。他形象模糊,有時候甚至想不起自己是什麼樣子。他每天和大多數人一樣奔忙在擁擠的人潮中,卻說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
他在日複一日找不到快樂的生活當中磨去了鬥誌,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的渴望和憤怒,換來的隻是揮之不去的虛無感。
他隱藏情緒,固定表情,人的氣息越來越淡,成為了橡皮人。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城市當中的橡皮人似乎越來越多,他們會購買那些叫做心靈容器的東西回去,試圖喚醒自己仍存在的勇氣和快樂。
心靈悟語
心靈容器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大家緩釋“橡皮情緒”,可是真正想要快樂,不如忘掉這些規則,一口吃掉虛無,還內心清澈和力量。
愛我的人請舉手
母愛的堅韌,讓她們可以忍受一切,哪怕你自私、任性、為所欲為。因為你是她的孩子,她那麼愛你。
當我們深深地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希望對方的愛超過我們,或者至少要同我們付出的一樣多。我們喜歡努力,也喜歡期待,我們總是希望在我們大聲喊“愛我的人請舉手”的時候,那個人會在第一時間高舉雙手,仿佛沒有看見對方的積極,天就要塌陷一般。可是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如果問愛你的人請舉手時,母親才是那個最快最果斷舉手的人。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
一位63歲的老媽媽隻身一人從台北的桃園機場出發,經過12小時的飛行到達美國洛杉磯,再從美國飛5個多小時到中美洲的轉運樞紐薩爾瓦多,然後再從薩爾瓦多轉機飛往哥斯達黎加。
沒有任何人陪伴的她既不會一句英文,更從未離開過故鄉去任何講其他語言的地方。她背著一個很舊的布包,在整個行程裏所能依靠的僅僅是一張寫了簡單轉機用語與程序的小抄。
“我要到哥斯達黎加看女兒,請問是在這裏轉機嗎?”
“我要去領行李,請問該往哪邊走,謝謝!”
第一行是中文,第二行是英文翻譯,第三行則是西班牙文翻譯。
這簡單的幾句話,要應付三天的異國飛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在整個行程中,她所能吃的食物隻有飛機上提供的簡易套餐。在轉機的漫長等待裏,食不果腹的她隻能獨自蜷縮在機場的椅子上休息,然後再匆匆趕往下一站。整個漫長旅途的疲憊與艱辛或許是很多年輕人都不能夠承受的,可是她的臉上卻沒有絲毫抱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慈祥的微笑。
一路上,說著不同語言的機場工作人員都有對她詢問一些問題。她很努力地揚著手上的小抄,再加上肢體語言,隻是為了讓別人能夠明白,她不遠萬裏,是要去看自己剛剛生了孩子的女兒,她們已經10年未見了。
在過哥斯達黎加海關的時候,這位老媽媽還是遇到了一點問題。因為語言完全不通,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帶的東西還要進行申報,所以稀裏糊塗地被當做違禁品扣留了下來。機場問訊室裏,老媽媽一臉焦急,幾乎快要哭出來了。她不知道該怎樣告訴這些和自己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的機場工作人員,她所帶的隻是普通的中藥,為的是給女兒補身體。
隻是一句話的解釋,她都沒有辦法說出。
這位單純的母親,在出發之前所考慮的隻有如何可以最快地到達女兒的身旁,而不是去預想可能遇到的這種海關盤問的情景。對從未離開過家的她而言,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為女兒所準備的藥材,在過關之時會遭遇多麼艱難的問題。
她隻有一個念頭,去女兒身邊,而這個念頭支撐她熬過了這近50小時的旅程。
假設你剛好在機場過關處遇到她,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多麼土氣的老媽媽。但是當你知道她是如何完成這段旅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甚至連作出像她一樣決定的勇氣都沒有。對普通人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決定獨自一個人開始這段困難重重的旅程。
能如此堅決地作這個決定的人,是一位愛女兒勝過自己的母親。
10年不見。我們可以為自己不回家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機票太貴,沒有假期,家裏太忙走不開,臨時決定去什麼地方,太累了想休息……可母親不會用任何理由來說我不可以來照顧你,我不想為你的錯誤埋單,我不想為你做任何事。
當我們抱怨我愛的人不愛我時,母親似乎從沒有選擇。她不會,也不可能有另一種選擇,她永遠是那個高高舉手,並且願意為我們付出一切的人。
心靈悟語
期待被愛,也應該懂得去愛,如果我們連那個從自己出生一直到最後都會用全部生命來愛我們的人都不懂得珍惜的話,又有什麼資格去大聲要求“愛我的人請舉手”呢?不懂得愛的人,又如何收獲快樂呢?
快樂箴言
隻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你隻要生氣1分鍾,便喪失了60秒鍾的快樂。
如果快樂可以用錢買到,大多數人都會因價格貴得離譜而不快樂。
為了尋找快樂,你走遍了千山萬水,始終見不到它的蹤影。其實隻要你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快樂就在你身上。
快樂使人身體無病,心靈無疾;快樂使人永遠年輕,少生皺紋。
人生所有的歡樂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創造這一團烈火迸射出來的。
把快樂的香水噴灑在別人身上時,總有幾滴濺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