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三歲多了還不會說話,中學時代的他連許多測試都不及格,有時候人家問他叫什麼名字,他都好長時間答不上來。然而,長大的愛因斯坦卻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同樣,英國首相邱吉爾上學時作業做得很差,說話結結巴巴,口齒不清,所有人都嘲笑他的無能與可笑,但他最後卻成了二戰期間最偉大的領袖、演說家、文學家。
口齒不清、反應遲鈍的人通常會給他人留下天生木訥的印象,但他們大多數卻是篤誌堅行,見解非凡的人,往往能終成大事。這說明口齒不清、反應遲鈍並不是他們智商有問題,而是這些人耐性較好,且內心活動豐富、善於思考。
由此可見,我們在與口齒不清、反應遲鈍的人交往的時候,不能單從這一方麵來判斷對方,而要學習他們做事的勁頭和能力,平等對待並尊重對方。
7.將肯定語氣詞掛嘴邊的人很自我
有些人總愛把“絕對”“肯定”“一定”等肯定詞掛在嘴上。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經常語氣強烈地提到“絕對”這個詞。而通常性格較溫和、交談時考慮別人想法的人是不會經常說到“絕對”這個詞的。喜歡說“絕對”的人,往往不顧及他人的想法。
“絕對”這個詞在詞典裏表示的是極端程度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這個詞的時候,表達的意義遠沒有詞典中那樣極端。但研究表明,喜歡說“絕對”的人大多有自戀的傾向。
但是,這一點卻常被他們用來作為自我防衛的借口和被證明錯了時候的擋箭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常常會不斷用“絕對”來進行保證,如“絕對不會再犯”,“絕對不會再這樣做了”等。有時他們的“絕對”被人駁倒後,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總要找一些理由加以解釋,總想讓自己的東西被人接受。其實,別人不相信他們的絕對,他們自己也不相信這樣的絕對,隻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尊嚴而已。
在同異性的交往中,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說出很多的“絕對”。雖然戀愛到了一定程度,偶爾說“絕對”也是表達情感的很正常的方式,但是,滿口“絕對”的人,他們的甜言蜜語就值得懷疑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遇到喜歡說“絕對”的人,可以盡量多強調自己的觀點。這樣,在與不常考慮他人想法的他們交往時,才能讓我們自己也融入到話題中去。
大多數人在日常交往與交流中往往意識不到非語言信息的重要性。事實上,語言的交流通常隻占了整個交流過程的7%,很大一部分的交流都是由非語言信息完成的。非語言信息包括身體語言、語氣、神態等。
商務合作中,尤其是一些必須經打電話溝通的情況中,無法實現麵對麵交談中對身體語言的使用,這個時候個人的語氣、語調就顯得特別重要。語調表明你的感情和情緒,也能表明你對這個通話人的態度。記住“語調不是你說了些什麼,而是你說話的方式”。
你必須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身體語言在電話交談中都失去了用處。雖然這個正在與你談話的人看不到你,可他在與你進行電話交談時,會在意識中勾畫出你的樣子。你的一些表現——表情和身體語言等可以使你說話的方式發生微妙變化,比如你的語氣和腔調,這種微妙變化會被電話那端的人捕捉到。所以,如果你想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你就必須用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的講話方式。商務活動中應傳達這樣的一種語氣給對方:態度明確、熱情洋溢、樂於幫助、舉止得體。
8.句句凸顯“我”的人愛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有人常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曆,自我的個性,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他們在談話中喜歡使用“我”字,他們張口閉口都離不開“我”、“我的”等口頭禪。一般來說,這樣的人性格多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較濃厚,愛表現和公開自己,多少有點虛榮。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不難發現有這樣習慣的兒童也非常多,這也是不足為奇的,因為這是一種兒童心理的表現。但是,有些成年人也這樣說話,就算不常用“我”字,而愛用“我們”或者“我輩”等字眼,這也表明他們具有相同的性格,具有很強的表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