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弦外之音:語音語速背後的秘密(1)(2 / 3)

如果因為對方說話快、聲音大,而感到自己沒有說話的空間或機會,不如嚐試用幽默來打破這種僵局。如約會的時候、麵試的時候、主持會議的時候、和陌生人一同進餐的時候,因為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事件,人們常常會陷入僵局。這種時候,有些人會為此尷尬萬分、大為失態;有些人卻能悄然化解、輕鬆擺脫;而有些人則能適時地用幽默化解僵局,讓大家都鬆一口氣。這些善用幽默打破僵局的人,大多數反應能力都比較強。

善用幽默打破僵局的人,總能在第一時間感覺到某種不和諧的氣氛,並且想到用合適的話語來打破僵局。這不僅能使當時的氣氛得到緩和,還可使尷尬或氣惱的雙方都有台階可下。這種人,不僅觀察事物的能力強,而且具備機智、敏捷的判斷力。

3.說話慢又帶口頭語的人較成熟謹慎

有這樣的一些人,在交談時,他們經常會停下來,放慢語速說:“這個”,然後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這類人說話辦事都比較謹慎。

經常使用“這個 ”“那個 ”的人,可能是由於自身掌握的詞彙少,或是思維慢而導致的,是他們在說話時利用它作為間歇的方法形成的口頭語。

那些帶有“這個”“那個 ”口頭語的人,一般比較和藹親切,待人接物時也能做到客觀理智,冷靜思考,認真分析,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而且,他們不獨斷專行,能夠給予他人足夠的尊重,反過來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戴。也可以說,這類人反應比較遲鈍或比較有城府,因怕說錯話,需要間歇來思考。

語言是人際溝通的載體,人們借助語言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達到相互了解的目的。通常,單位的領導者或團隊的主管,講話的時候總是邏輯嚴密、不慌不忙,這可不單是因為他們有卓越的管理能力,更主要的是因為這些人說話的時候有自己的主見。

一方麵,講話慢容易讓人理解話本身的含義,並且讓人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去理解真正的含義,這樣也有利於自己和對方進行有效溝通;而講話快的人,基本上隻顧著自己表達,無暇在意別人理解沒理解他的意思。

另一方麵,講話慢的人,在講話的時候會考慮好自己的言語或表達方式後再說出來,即“三思而後行”。這樣更容易表述自己的意思,可以提高和對方溝通的效率。

說話慢條斯理的人,還說明他們的心理很成熟,麵對問題的時候不會魯莽和急躁,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不會事事都詢問他人。當然,也絕不是從不聽取別人的建議。這是因為這種人通常頭腦極為冷靜,能看清事態的發展和變化,關鍵的時候能拿主意,但決不是逞能。說話慢條斯理的人,工作起來效率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他們會兼顧質量與效率,能做到隨機應變。他們在生活中也比較沉穩,做事有計劃、有條理,不至於活在忙碌和煩躁當中。

因此,與說話慢條斯理的人交往的時候,你不要妄想輕易說服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很有自己的主見,不會隨意改變自己的主意。當然,也千萬不要急於亮出自己的底牌。否則,對方會將事情策劃得更加周密,好像什麼事他都可以胸有成竹,會使你難以回旋並徒增心理壓力。

4.音量高講方言的人性情多粗獷

有些人天生嗓門大,說起話來聲音很響,如果一激動,旁人聽著像吵架。這種高聲大氣是人們用來召喚、鼓動、說理、強調和表達自己激動心情的聲和氣,可以表現出說話者的激情、粗獷、豪放的性格。

這種類型的人脾氣有些暴躁,如果情緒失調,較易發怒,易激動,但優點也很突出,那就是為人坦率真摯、熱情,說話直截了當,從不拐彎抹角繞圈子。

這類人多容不得自己受一點點委屈,他們會據理力爭,直到弄個水落石出為止。他們有時會充當急先鋒,起召喚、鼓動的作用,但有時也會在不知不覺當中被人利用,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曆史人物張飛以粗豪、勇猛、爽直和堅貞的品質深深地吸引著曆代的讀者。這個人物說話聲如洪鍾,具有濃烈的草莽英雄氣質。從其外表便可看到這一點,他“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在長阪坡一役,曹操率眾軍追趕張飛。張飛立馬橋頭,圓睜環眼,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吼聲如雷,將曹軍部將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跌於馬下。曹操回馬而走。這段有聲有色的傳奇故事,凸現了張飛粗獷的草莽英雄氣質。很多人一聽說要與強敵對陣,大都會心生恐慌,或想臨陣脫逃。其實,這種做法等於認輸。如果你能先發製人,以聲氣奪人,就可減輕這種心理壓迫。

另外,說話聲音高昂、洪亮的人大都有比較充沛和旺盛的精力,自信心充足,有一定的欣賞品位和鑒賞能力,待人熱情、誠懇,氣質優雅,能夠吸引人的目光,並且有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