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口是心非:無法對你說謊的嘴(2)(1 / 3)

盡管如此,這個麵試者還是順利通過了初試,進入了複試。複試是公司老總親自主持,王科發現,那名有趣的麵試者在複試中用手指擦拭嘴唇的動作與初試時比起來更加頻繁。這下他明白了,對方看起來雖然很鎮定,但還是因為層層的審核而感到不安。手指撥弄嘴唇正是他克服這種不安的小動作。

我們在與人交談時經常會發現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情況,有些人說話時常無意識地用食指或大拇指去撥弄嘴唇,看起來很像是嘴唇有點兒幹燥或者正在思考問題,其實這些都是內心不安的表現。用食指及拇指的指尖來觸摸嘴唇,同用手輕擦耳朵起到的功用是一樣的。嘴唇是人說話的主要器官,用手指輕輕撫觸,可以讓自己感到一種支持,嘴唇柔軟的觸感與溫暖的溫度,傳遞到指尖,也帶給人一種放鬆感。

當一個人的不安感增加時,光用指尖碰嘴唇是不夠的,有的人會開始用牙齒輕咬指甲及手指關節,過於不安的甚至會把指甲不知不覺咬成鋸齒狀。因此,如果某些人在談話間頻頻用食指或大拇指來撥弄嘴唇,或者在不停地用牙齒咬手指、指甲,那說明此人正在努力克服內心的不安,力圖鎮定情緒。

有這種習慣的人性格通常會有些焦躁,比較容易緊張,一些心理上不太成熟的人一般也會有這種表現。

但這個動作並不是單純地將手指放在嘴唇上,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人們毫無意識地來回滑動或者摩擦的動作。這種無意識的安慰行為來源於人在嬰兒時期的體驗,是一種潛意識裏對母親懷抱裏的安全感的渴望。著名漫畫《史努比》裏就有一個這樣的小孩形象,他總是離不開毯子,總是將毯子含在嘴裏。

其實這很寫實,對於幼兒來說,如果他們感到不安,可以吸吮母親的乳頭來緩解內心的恐懼,對於年長一點兒的孩子,可以將自己的拇指或者毯子含在嘴裏,作為母親乳頭的替代品。但對成年人來說,那些動作明顯不太合適,所以成人就通過把手指放在嘴唇上的動作來獲得一點兒支持。這麼說來,你還可以將吸煙、叼著煙鬥、銜著鋼筆、咬眼鏡架、嚼口香糖等動作同理對待。

人的手上共有27塊小骨頭,手部的骨頭通過一個網絡狀的韌帶結構互相連接,依靠肌肉的拉伸來完成關節的各種活動。科學家們早就已經發現,人類雙手與大腦之間的神經關聯遠遠多於人體的其他部位,雙手的動作或手勢往往能夠準確細致地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情緒狀況。與此同時,由於我們通常會將雙手置於身體之前,所以手部的動作哪怕再細微,都很容易就能觀察到。

在許多國家,手的一大作用就是充當“隱形的標點符號”,在談話中起到談話者角色轉換的作用。最先使用“舉手”這一動作的是意大利人和法國人。

這兩個國家的人被公認為是世界上在談話中雙手使用頻率最高的“手語者”。與此完全不同的是,在英國,人們普遍認為說話時手部動作過多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隻有那些缺乏教養的人才會這麼做。

通過前麵的一些描述,我們知道,大部分用手接觸嘴唇的動作都與撒謊和欺騙有關,但是手指撥弄嘴唇的手勢卻隻是內心需要安全感的一種外在表現。所以,遇到做出這個手勢的人,不妨給予他承諾和保證,這將是非常積極的回應。

6.咬嘴唇的含義多多

咬嘴唇的動作是一種含義十分豐富的肢體語言。在不同的場合,人們會用它傳達不同的內心狀態。

有的人內心感覺緊張時會咬嘴唇,比如犯了錯誤的小孩在麵對老師或父母時,十分內向的人需要對眾人發言時,等等,都容易出現咬嘴唇的動作。之所以如此,可能與人體在緊張時的生理反應有關。

緊張時,人的心跳會加速,血液的流動會加快,流經唇部的血液也會相應增多,導致人的嘴唇出現一種微脹感或微癢感,這種熱乎乎的感覺會讓人下意識地去碰觸它,而碰觸嘴唇最簡單又最隱蔽的方法,當然就是上齒輕咬下唇了。

當人們感覺焦慮時,也容易咬嘴唇。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在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獲悉親人在現場消息的人就下意識地咬住了嘴唇。在許多場合,隻要涉及令人焦慮的事情時,人們都容易做出這個下意識的動作。據說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就習慣用咬嘴唇來表達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在一些公開場合,當所處局勢讓他感覺有壓力時,他也會用這個小動作來掩飾自己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