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2)(2 / 3)

時段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一周安排製定人簽名:

完成時限:月日到月日

第三課創意新頭腦

有這樣一道智力測驗題:一筆畫出四條連續的直線,將3×3排列的九個點連接起來。

很多同學費了好大勁也畫不出來,原因在於他們總是局限在這九個點的區域內畫線,總是覺得隻能在點上轉折。而隻要突破了這兩條思路限製,並不難按要求畫出來。其實題目本來並沒帶有那兩個條件,為什麼解題的人卻不自覺地給加上了呢?這是人們思維的習慣性在作怪。

這種思維的習慣性,又稱思維定勢。人們在學習過程,實質是各種思維定勢的建立過程,所謂熟能生巧的“巧”,實質是在大腦皮層中形成的某種固定聯係。有的同學解數學題、物理題特別靈,有的同學背外語、背古文明顯比其他人快,有的同學寫起文章來極富靈感,正是因為他們頭腦裏形成了優勢各不相同的思維定勢的緣故。

多種思維定勢的建立對於學生來說意義十分重要,它決定著你對各學科是否能夠入門,是否能夠學好,它為你將來的成功做好知識準備。換而言之,一個人如果任何思維定勢都建立不起來,那是很糟糕的事情:早晨起床,先穿鞋還是先穿襪子都要思考半天,可就麻煩了。

但是遇上類似本課開頭提到的問題,思維定勢則又顯出了它另一方麵的屬性:使人們的思索總是沿著固有的軌道進行,從而限製了創造性的發揮。思維定勢也可以使人工作高效率,但它不可能產生新的思路、新的概念。人類曆史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突破思維定勢的結果。非歐幾何、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計算機的二進製原理,以至於史豐收的速算法等等,無一不是如此。據說在一般飛機發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設計了直升機,但直到定翼飛機飛了幾十年,直升機也沒能上天。因為根據反作用力原理,螺旋槳轉動起來,機艙就要向反方向旋轉,坐在裏麵誰受得了?直到20世紀40年代,這一難題才得以解決,而解決方式卻又大出前人意外地簡單:給機艙加一條長長的尾巴,端點放置一個向側方旋轉的小螺旋槳。這有點像同學們做幾何題的體會,必須添加輔助線才能解的題要難得多,原因在於給原有圖形憑空加一條或幾條線,是需要一點創造性思維的,而輔助線一旦畫上,難題立刻變得十分簡單明了。

曆史上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後人一看都非常簡單,活字印刷,有線電報,有什麼難的?難就難在第一個把它想出來。一位教授讓學生把雞蛋立起來,誰也辦不到,這位教授把雞蛋一磕,立住了,然後說:“就這麼簡單,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得到的。”

整個人類思維的發展曆史,可以說是無數定勢的建立與突破的曆史。突破了某種原有的習慣性思維,人們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而建立起新的思維定勢,人們才能享用這些發明創造的成果。對於學生來說,了解思維定勢的兩重性,掌握思維定勢的建立與突破的辯證關係,將獲得極大收益,既能較快地摸清規律,學好各科知識,又能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各種原理,搞一些小製作、小發明,為將來的成才打下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基礎。

課堂閱讀

也談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異、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它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它是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的結合。

聚合思維又叫輻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它是指思維者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朝著同一個方向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其主要特點是求同。這種思維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傳統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方向、有範圍、有組織、有條理的思維形式。例如根據一個命題、定理等數學知識以求某一數學問題的最佳解法,這就是聚合思維。

發散思維又叫輻散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的主要成分。它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多方麵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與聚合思維相對應。例如,一詞多組,一事多寫,一題多解等思維活動。它有三個主要特點:①流暢性,指發散的量,對刺激能很流暢地做出反應的能力;②變通性,指發散的靈活性,即能隨機應變的能力;③獨創性,指能從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形成對事物超出尋常的見解,是發散思維的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