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你做得非常好,假如你不僅在想象中而且在現實中也對自己說這番話,那你就可以大大地減少自己的沮喪和憤怒,當然,我想你可能仍然會體驗到一些負性的感受。你說過你並不認為同性戀是缺陷或病態,如果你非常堅定地相信這一點,你還會不會對別人的不接受感到極端氣憤呢?是不是別人的批評讓你覺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病態的呢?
C: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您說的是對的。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拒絕接受你、反對你,要想感覺良好那就太難了,難道我們不需要別人的接受和認可嗎?
T: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歡、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對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認可;否則,就會感到失望和某種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認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貶低了,因此你對貶低你的人感到憤怒。假如你放棄這樣的信念,即“別人認為我沒有價值我就沒有價值”,那麼你就不會總是感到被貶低和無助。你能明白我的話嗎?
C:理智上講是這樣的,但是從感情上說,如果受到父母或領導批評,我還是會感到相當沮喪。
T:理智上的理解,隻會讓我們短暫地明白隻是他們認為我不好,但並非我真的不好。然而,在多數時間裏,自己還是會覺得他們認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缺陷、沒價值或不正常。
C:是的,我就是這麼想的,我怎麼才能改變這種想法呢?
T:軀體上的肌肉可以通過鍛煉變得有力,“情緒的肌肉”也是可以通過鍛煉而增強的。關鍵在於鍛煉!每次當你因被否定被拒絕而感到憤怒、沮喪時,就請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什麼法律規定不能對同性戀有偏見?為什麼我的所作所為別人必須讚同?第二,他們這樣對待我,真是這麼可怕嗎?我真不能容忍嗎?第三,他們這樣對待我就說明他們是卑鄙的父母嗎?第四,他們的批評能降低我做人的價值嗎?此外,你也可以給自己一些正麵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取向不同,即使別人認為那是病態,但這並沒有什麼,我有權選擇自己的性取向的權利,我並沒有傷害別人。同樣的道理,別人也有權選擇自己的好惡,有權不同意我的選擇,雖然我不希望這樣,但權力是別人的。”
C:我想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到像您說的這樣太難了!
T:的確,生活不容易。但是,通過學會當別人批評你時不再感到受侮辱,通過學會拒絕自己陷入“我太可憐了,生活怎麼這麼艱難”的自憐之中,就可以大大改變你悲慘的境遇——憤怒、沮喪和強烈的挫折感,這些都是你對困境的反應。(暫停一會)好的,我給你布置兩個作業,好嗎?
C:作業!為什麼幹啥都這麼難呢?
T:阿蘭,你有沒有注意到剛才你的這句話恰恰和我舉的例子一樣:“我太可憐了,生活怎麼這麼艱難”?
C:是的(來訪者笑了),是有點像。
T:當你那樣想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C:非常著急、沮喪。
T:好的,你的第一個作業是認知方麵的,要和自己的這些信念辯論:“世界不應該如此不公平,我不應該為了高興這麼費力”;“我父母不應該反對我與阿紫在一起”;“我不應該非得來做心理谘詢”。第二個作業是行為方麵的,你用一種自信的而不是攻擊性的態度讓父母知道:雖然理解他們拒絕接受你的同性戀以及你和阿紫的關係是對你的關心,但是你的確為此感到受挫和傷心。
當阿蘭暴露出她的主要問題時(即她的同性戀不被父母和社會所接受時,她感到極端的沮喪和憤怒),會談把注意力放在問題背後的不合理信念上。這些不合理信念不僅存在於這個問題之後,同樣也存在於被她認為是不公平、不合理和被批評的其他情形下。因此,谘詢的基本工作是幫助來訪者提高挫折閾限。
在4次個別谘詢之後,阿蘭又參加了REBT的團體谘詢。在第二次至第六次谘詢中,工作重點一直集中於提高她的挫折閾限和增強她的自我接受上。在提高挫折閾限方麵的具體工作是:處理阿蘭每次因作業、工作感到焦慮時就大吃大喝;處理每當想到不能向同學、同事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時就感到氣憤。在自我接受方麵的具體工作是:處理阿蘭因體重過重引起的自我貶低,以及為要到27歲才能得到本科文憑而感到無能和為經常缺課而感到焦慮。
在每次谘詢中,谘訪雙方都會討論位於阿蘭的問題背後的信念。她比較典型的自我貶低的認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