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她的思考、領悟以及行為上的進步,谘詢師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在對障礙原因進一步討論和對人際交往方麵的一些方式方法作出必要的指導後,谘詢師為柳某製訂了下一步的治療計劃:①每天堅持寫觀察日記,著重觀察周圍人的舉止言行和對她的態度。②分別調查兩位教師和兩位男生對她的評價,證實自己的感覺是否正確。③每天做2~3次想象——放鬆訓練。即在想象中將最想見又最怕見的人(如某位男生),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人(如任課教師)突然呈現在自己麵前,體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反應,然後放鬆,使情緒和肌體產生由緊張到鬆弛的反應,最後產生意向上的適應並擴展到現實行為中。④為其布置了“大目標小步走”的與人接觸、交談的作業。⑤加深對障礙產生原因的認識,淡化負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樹立正確的交往觀。
為了檢查計劃執行情況和進行反饋調節,谘詢師又約見了柳某幾次。從反饋中了解到,通過注意觀察別人和寫觀察日記,發現“別人各做各的事,各忙各的,並不特別關注我,也不在意我的行為。”在對男生和教師的調查中,她意外地獲知:由於自己成績不錯,聽課時埋頭記筆記,教師說她“很有發展潛力”,輔導員對她爭取入黨給予了熱情鼓勵。男生對她的評價是“文靜、端莊、矜持”,隻是覺得像一位“驕傲的公主”,但並沒發現她有什麼異常,更不討厭她。這些評價證實了她自己過去“想象觀念”的錯誤性,使她信心大增。再加之改變了過去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堅持了想象放鬆訓練,執行了逐步與人交往的任務,心情更加輕鬆愉快。
第六 行為療法評價
行為療法與其他心理療法的區別在於:行為療法是以心理學中有關學習過程的理論和實驗所建立的證據為基礎的。與傳統的心理治療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係統性,可以進行客觀的科學檢驗、演示和量化,即使重複試驗也可得出同樣可靠的結果,有一整套定型化的治療形式,有堅實的理論根據和大量的實驗證明。
行為治療有很多吸引人的東西:它的明快簡潔的風格,它的以實證研究為根源的原理,它的可觀察可驗證的療效,以及應用範圍的廣泛性,都使人感到它是谘詢和治療領域的一次革命。
總的說來,行為主義者們所做的研究從其關注的內容上看,是十分豐富的,從小鼠的操作行為到狗的習得性無助,從吸煙、攻擊性行為、適應不良到利他、自我規範和人際信任,他們對自己的理論作了廣泛而深入的論證工作。從研究方法來看,行為主義是一個以倡導心理學的研究要像自然科學研究一樣講求客觀、實證為主旨的理論流派,因此,從行為主義的開創者華生,新行為主義的傑出代表斯金納,到社會學習論者班杜拉,實驗法都是他們最為倚重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他們和他們的合作者及追隨者也采用自然觀察與實驗、心理測量、問卷調查、個案研究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他們的研究。事實上,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們不僅用自己在臨床上的觀察和實驗來檢驗自己的理論和觀點,而且還發展出許多種行為治療的具體方法。在現在的心理和行為治療領域中,包括係統脫敏療法、滿灌療法、厭惡療法和強化療法等在內的行為療法,已經是一大類廣為人知、廣為人用的方法了。
但是行為療法也遭到了在道德方麵和來自心理動力學流派的批評。
行為療法遇到的第一種批評是道德方麵。批評者指責它對人進行操縱和控製,這損害人的基本權利。的確,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是發現了控製人類行為的鑰匙,應用行為方法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人做些什麼和不做些什麼。華生當年的說法的確有些駭人聽聞:“給我一打健全的孩子,我可以培育他們的特殊世界……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我選擇的任何類型的特殊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乃至乞丐、小偷。”行為治療和矯正確實是對人的行為的控製,這個指責符合事實。對此,行為治療者的答複是:行為治療是對人的行為的操縱和控製。但是,又有哪一種心理治療不是對行為進行控製呢?隻要是以社會性為特征的生物,相互之間的控製是不可避免的。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相互控製史。其他療法對人的控製無非就是隱蔽一點、間接一點,而人們對此用一個不太刺激的詞——“影響”。因此,問題不在於治療是否對來訪者有多大控製,而在於這種控製是否有益於來訪者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