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否定型
由於對孩子期望過高,無論孩子取得多好的成績,父母永遠都不會滿足,總是覺得孩子不夠優秀,用“你本來就應該這樣”否定了孩子的成果。在這種家庭裏,聽不到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甚至孩子在表現不好的時候還會遭受恐嚇、威脅。長期下去,它會給子女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壓抑,導致子女具有較高的謙卑傾向和攻擊性傾向以及較低的恒心。
(八)殘缺型
單親家庭中由於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其在家庭教育方式中獲得的教育帶有缺失性,這類孩子往往寡言少語、性格孤僻,心理容易畸形發展。
三、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構建,是離不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的。現在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觀,直接導致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而輕德育,這樣家長就隻關心孩子的學習,對於別的方麵就太放縱孩子,在學習上又對孩子太嚴格。還有的是對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孩子過早地背上沉重的負擔。因此,家長應該淡化分數意識,多為孩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把期望值放低一點,對孩子的挫折與失敗要理解和寬容,多給孩子以鼓勵和幫助。
(二)家長要以身作則,言教與身教相符合,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給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力量。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疼愛自己的孩子,誰都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在平常生活中,小孩會不知不覺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家庭中父母間的關係非常重要,隻有溫馨和睦、民主寬鬆的家庭氛圍才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家長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為人忠誠正直,不要當麵一套,背後一套;自己的日常言談舉止要文明,講究衛生;本身要有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要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並能多與孩子進行心靈與思想上的交流,拉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於陶冶孩子高尚的情操,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孩子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變得積極上進。
(三)嚴格要求與關心愛護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語言等方麵提出一定的要求是應該的,這是對孩子的一種約束,但是不能一味地板起麵孔來教育孩子,而要根據不同場合對孩子適時地給予關心。但是,家長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往往會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父母對孩子長期過分溺愛,孩子長大後,如果其越來越高的物質享受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且缺乏約束自己的道德標準時,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長對孩子正確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不正確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滿足,而且應進行說服教育。
(四)實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與孩子建立起比較平等的關係,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愛好,又堅持自己的合理要求,並說明原因,如果孩子違反了,能夠進行及時、適當的批評、懲罰,並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既高度控製孩子,又積極鼓勵孩子熱愛生活和自主發展,和孩子進行適度的交流,能夠聽取孩子的意見,接納孩子的觀點,並說出自己的想法,還要對孩子的優秀表現予以適當鼓勵。這種教育方式增強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滿足了孩子的歸屬感,給孩子以安全感,也使孩子在猶豫、彷徨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從家庭的關懷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