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學會理財(1 / 3)

第一課節儉是一種美德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3000年前成書的《周易》中,就記述著這樣的認識:把節儉當作甜美的樂事,前途就會吉祥美好;如果不能節儉,那將必定招致禍患,落到愁眉苦臉,唉聲歎氣的地步。

千百年來,“儉以養德”的風尚代代相傳。

宋代的範仲淹,一生倡導儉樸,並且身體力行。他做丞相以後,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更加嚴格,家裏除了賓客親友外,吃的都是普通飯菜。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平時要穿百姓的衣服。兒子辦婚事,決不許鋪張浪費。他這樣做,是為了讓子孫們像他那樣,以儉樸的生活習慣培養自己的意誌和品德。

我國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人在衣、食、住、行上都注重節儉,成為我們的楷模。我們要繼承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古人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的吃穿物用,都是靠父母和他人辛勤勞動得來的,我們應當珍惜勞動成果,樸素節儉。這不僅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也是對勞動人民的尊重。

一、想一想1王力要過生日了,他邀請班上幾名要好的同學參加他的生日會。給同學過生日要準備一件生日禮物啊,於是這幾名同學就開始行動了。李明用自己的壓歲錢為王力買了一隻玩具熊花了38元。張新向媽媽要錢給王力買了一套《海爾兄弟》光盤,花了100元。趙賀自己親自動手,為王力製作了一張生日賀卡,畫上精美的圖案,並寫上了自己的祝福。

同學們,請想一想,如果你為同學過生日,會和一樣準備生日禮物·為什麼?

王力收到禮物會對他們三個人說什麼?

對李明說,對張新說,對趙賀說。

2由於同學們的家庭生活條件不一樣,他們的想法也不一樣,下麵的想法對嗎?為什麼?

(1)有人認為,家庭條件好的,吃穿高檔一些也理所應當。

(2)有人認為,家庭條件雖然不好,為了不讓同學笑話,也要讓爸爸媽媽買高檔的衣服。

(3)有人認為,家庭條件好也不要追求吃穿而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條件不好的,要為家裏分憂,要立誌好好學習。

二、讀一讀三比三不比不比吃穿比學習,不比闊氣比誌氣,不比享受比進步,合理消費不鋪張,勤儉節約爭第一。

三、想一想他的做法對嗎?為什麼?

一天,青島一家三星級酒店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全都是十幾歲的初中生。前台服務員詢問他們的情況,一名領頭的孩子表示,他是為了給自己慶祝生日請同學來“熱鬧一下”的,並讓服務員立即給他們找一個大包間,安排他隨行的17名同學就座。在包間就座後,這位“小壽星”一口氣點了30多道菜。服務員看到他們點這麼多菜,很擔心他們錢不夠,就問“小壽星”是否帶夠了費用。“小壽星”“豪氣”地回答:“不用擔心,我爸爸是大老板,過一會兒就來酒店結賬。”飯菜很快送進了包間。看到孩子們開始給“小壽星”慶祝生日,服務員們撤到了樓下耐心地等待“小壽星”的父親前來結賬。可是,兩個小時過去了,服務員卻未發現有人前來結賬。酒店經理心裏犯了嘀咕,立即吩咐領班將賬單送到了“小壽星”麵前。一看菜金高達一千多元錢,“小壽星”立即麵露難色,隨後,他示意同學先離開酒店,自己留在酒店裏等待父親來。幾分鍾後,服務員再次來到包間,發現包間內已經空無一人。原來,這位“小壽星”已經跳下樓逃走了。 第二課合理消費人人都要消費,否則就不能維持生命。在一定意義上,生命由消費來維持。比如,青少年朋友每天都得吃飯、穿衣,每學期都得買新書、文具,周末還可能出外娛樂……這一切都包含消費。可以說,消費活動是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消費主要是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

我們日常的物質消費主要有等,我們日常的精神消費主要有等。

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勤勞儉樸的典範。劉少奇同誌平時總是穿著布衣、布鞋,襯衣開了口,縫補起來又穿;手帕有窟窿,還繼續用;洗臉毛巾中間磨破了,中間剪開,兩頭對起來縫上用;一條床單用了十幾年;一條帶格子圍巾用了十六年。我們敬愛的周總理,1966年夏天率領我國黨政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裏麵還穿著帶補丁的襯衣;那條毛巾先用來洗臉,破了補一補,再用來擦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