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注意飲食起居的規律、弛張有序的生活節律,以及自覺抵製黃、賭、毒的侵蝕,也都是十分重要的。
(六)要知道如何麵對現實世界
人是不能脫離客觀環境而存在的,環境條件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功都有很大的關係。孟子說的天時、地利就是指的環境。
一般來說,社會環境給人選擇的餘地是有限的。且不說大的社會範圍是這樣,就是具體到一個工廠、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家庭,都會有許多方麵不一定能符合自己的主觀願望、習慣和生活方式。極樂世界是沒有的,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謂正確麵對現實世界,首先就要對現實世界作公正、客觀地觀察和分析,看看哪些條件是需要改變和可能改變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暫時不可能改變的,以此為依據並作有效地適應。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退縮、不幻想、不逃避。我們雖然不能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態度應當是積極和切實可行的。
麵對現實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適合國情。否則,隻是生搬硬套西方那一套,或隻是埋怨我國的文化、經濟落後,向祖宗墳上吐唾沫,卻不願意做艱苦的努力去加以改變,逃避責任,回避現實都是有害於心理健康的。
要正確麵對現實世界,還要學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讓自己的實際能力與現實生活的要求不要有太大的差距,通過努力來實現有價值的目標,量力而行,盡量減少挫折的發生,並保持旺盛的鬥誌。
麵對現實世界也包括對自己的悅納和接受。像身高、體形、相貌等一些軀體上的不足之處,不必耿耿於懷,也不必自慚形穢。關鍵還是要在人格上完善自己,學識上充實自己。試想,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接受自己,怎麼能要求別人的承認和接納呢?
隻有麵對現實世界,才能找出差距和不足之處,並在此基礎上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
(七)情、理、悟
一位女士來電話谘詢(以M女士稱之),坦言她的婚外戀情。她今年已43歲,丈夫大她4歲,兩人有一個15歲的兒子。兩年前進城打工,遇到同一工作地方的另一男老鄉並發生了婚外戀情。想到丈夫對自己並不薄,看到自己一天天長大的兒子,麵對著自己與情人都不能擺脫自己的家庭再結合的現實,M女士感覺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很想了斷這段不該有的戀情。但是,每當見到對方那熟悉的身影,那熱情的目光以及聽到那充滿激情相約的聲音後,她都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理智的防線一再被瓦解。她痛恨自己為什麼不能自拔,怎樣才能擺脫這痛苦的局麵。
生活當中不乏類似的事例,每一個事例都交織著情、理和悟的鬥爭。
人,可貴在有情,但更可貴的是人有能力用理性控製和駕馭自己的感情。如果打開感情的閘門任其發泄而不加控製,多半會引起災難性的後果。駕馭感情要靠理性、靠理智來管理。但是,如果理性上已明白,但仍不能駕馭“情”時,又當如何呢?這時,就要更上一層樓,上升到悟性上去。“悟”,是從更高的層麵,甚至從宇宙和人生的最一般的道理上認清事物的本質,這時,就會頓然明白情和理的局限性,它們相對更高的哲理,原本是無足輕重的,沒有必要為它們浪費精力。這樣,一旦悟出人生真諦,就會改變原來不合理的認知評價,擺脫“情”的糾葛,這就是“悟”的過程。隻要“悟”得準確,就會改變態度,並堅守新的合理行為。
M女士的問題已經接近解決,因為她已有所悟,不再“當局者迷”了,隻是決心還不夠大。
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到處都充滿著誘惑和刺激,道是無情也有情,但如果此情與理不容,那就不是什麼人間真情,應斷然割棄。
(八)陶冶
所謂陶冶,是通過業餘愛好活動增加自己對真、善、美的認識和追求,提高自己的理智感、道德感及美感。通過有益的業餘活動,真正體會到真、善、美的真諦,就能克服自己性格中的那些不足之處,甚至能影響和改造自己的氣質。
唱歌、跳舞、書畫等屬於藝術愛好;打球、下棋、垂釣、遊泳等屬於體育愛好;收藏、集郵等屬於鑒賞愛好;看電影、聽音樂會、看歌舞表演屬於觀賞愛好。通過這些業餘愛好活動,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共同提高對真、善、美的認識,相互促進,互為榜樣,更有利於提高道德情操水平。通過對優秀文化遺產的學習,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學習先哲賢人的為人處世及刻苦鑽研的勤奮精神;通過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磨煉意誌,對維護身心健康都十分有益。
以上為心理健康保健的幾種方法,每個人都不一樣,可能還有更適合自己的。其實,心理健康的人也需要心理谘詢,對心理狀況定期進行檢查,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心理是大腦機能對客觀的反映,人人都會有心理活動,有心理活動就不可避免會發生心理故障。排除心理故障,讓個體的心理需求去支配軀體的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目的,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社會化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化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21世紀是一個易患“偏執型人格障礙”和“抑鬱症”、“焦慮症”的時代。社會成員在快節奏、激烈競爭、人際關係緊張的高壓力應激下,70%的人不同程度產生了心理障礙以至心理疾病。
隻有做好各個時期心理疾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接受心理衛生知識教育,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和谘詢工作,才能防患於未然,對生活、工作等減少消極影響。對心理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爭取愈後不再複發。努力減小心理疾病帶來的危害及後遺症等不良後果,做好康複,延續衰退。其實不論有無心理障礙、疾病的人,都應該了解有關心理疾病預防及保健的知識,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才能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