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第一講 人格障礙概述(2 / 2)

人格缺陷 不良人際漩渦

(一)人格障礙的症狀

人格障礙指人格適應缺陷,這種缺陷沒有精神病症狀。人格障礙患者對環境有非常嚴重的、難以更改的、不適應的反應,在知覺與思維方麵產生適應功能的缺損,其行為模式是不被社會允許的、不得體的,自己也痛苦。因此,人格障礙患者往往不能正確估價社會對自己的要求和自身應當采取的行為方式;很難對周圍的環境作出恰當的反應;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在工作上缺乏責任感,經常和周圍的人發生衝突,親人也不例外;有時還違反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作出違法行為。

人格障礙患者往往表現出疑惑、焦躁、憤怒、壓抑、悲觀厭世、憤世嫉俗,不能融入周圍的環境。與同事、鄰居、家人關係變得猜忌、緊張、冷漠、對抗等。

(二)人格障礙的特征

在生活中與人打交道的時候會發現有的人受歡迎,有的人不受歡迎。那些不受歡迎的人,有的是道德品質有問題,有的是人格障礙患者,這些人格障礙患者,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人格障礙問題,別人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要清楚地了解人格障礙首先應該了解人格障礙的特征。各種人格障礙往往表現出以下共同的特征。

其一,人格嚴重偏離正常,社會適應不良,人際關係處理不良。

其二,態度與行為等心理機能明顯不協調,生活無目標,行為易受偶然動機和本能欲望支配。

其三,情感淡漠甚至冷酷無情,情緒既不穩定,衝動控製能力也差,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為無罪惡感,把一切錯誤歸咎他人或社會。

其四,知覺和思維方式不合常理,好猜疑和仇視人,不能從經驗中吸取教訓。

其五,內心體驗背離常情,外在行為違背社會準則,可能危及社會和他人,或給自己帶來苦惱。

其六,從小萌芽,始於兒童期,發展於青少年時期,可能伴有各種品行障礙,成人逐漸顯著。

根據人格障礙的輕重程度不同造成對生活的影響不同,輕者可以過正常生活,隻有與他親近的人才能發現問題,受其影響,覺得他不好相處,甚至沒事找事;重者違反社會道德和習俗,處處與人過不去,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正常生活,自己痛苦也使別人痛苦,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不和諧。

(三)人格障礙的診斷問題

美國精神病協會有《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對人格障礙進行分類和診斷。我們可以參考這份資料進行分類和診斷。診斷一定要具體到類型。因此,我們將在各種類型中具體闡述診斷的問題。

人格障礙起源兒童期,並延續至整個成年期。它非常頑固,難以治療。因為很多人在患病初期都沒有進行治療,而在多年後才被確診,所以我們很難掌握人格障礙發展過程的有關情況。

人格障礙並不是總以同樣方式表現出來,而是與環境和條件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人格特征在人生過程中沒有本質的改變,但其表現強度在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人格障礙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對待人格障礙的態度應該是:預防為主,清楚認識,耐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