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第一講 人格障礙概述(1 / 2)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看到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喜歡廣交朋友,有的人不善交際;有的人落落大方,有的人膽小怕事;有的人勇敢堅強,有的人粗暴野蠻……而一個沉默寡言,不善言語,膽小怕事,粗暴野蠻的人常常與人格障礙密切相關。一個有人格障礙的人對自己對社會都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心理人格 此“人格”非彼“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說某人人格高尚就是說這個人的品格高尚,這裏的人格指“個人道德品質”;如果說張三侮辱李四人格,這是從法律角度使用“人格”的概念,這裏指“人格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

心理學上的人格一詞最早來源於拉丁語中的麵具一詞。麵具就是演戲時根據劇情的需要所戴的臉部道具,用來表現劇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用麵具來指人格,可以表達出兩層意思:一層為人格的表層,即外在人格,也就是一個人被他人知覺和描述的方式;二層為內在的人格,它涉及一些內部因素,這些因素表現為能力、情緒、需要、動機、氣質、性格、興趣、價值觀、態度和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等。

由此可見,心理學上的人格是指由人們的性格、氣質、能力、價值觀、情緒等特征構成的總體心理和行為模式。

人格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曆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的。人格特征構成了每一個人不同的心理特質,而且這種心理特質具有穩定性、整體性、獨特性和傾向性。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在社會生活中有的人惹人喜歡,有的人不受歡迎,往往是因為人格的不同造成的。惹人喜歡的人多為健康人格,不受歡迎者多為病態人格,病態人格又叫人格障礙。

(二)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表現為:對生活有信心,有理想和抱負;有獨立性、謙遜、大方、自信、處事從容,具有一定的自製能力,情緒穩定;對他人熱情、誠實、有禮貌;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具有創新精神;自尊、自強,適應社會;對生活積極樂觀,對社會有責任感。健康人格能促進身體健康,而身體健康又有利於健康人格。

(三)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人格特征明顯偏離正常,形成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係的異常行為模式。這種模式明顯偏離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方式,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業工作或社交活動,甚至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中,對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如下:

第一,認知(感知及解釋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對自我及他人的態度和形象的方式)的異常偏離。

第二,情感(範圍、強度,及適度的情感的喚起和反應)的異常偏離。

第三,控製衝動及對滿足個人需要的異常偏離。

第四,人際關係的異常偏離。

個體行為至少符合以上其中一項,並且這種偏離是患者感到痛苦或社會適應不良。持續時間較長,至少兩年以上。

人格障礙的發病率為10%~13%,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碰到具有人格障礙的人,或者我們自己身上就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特征。人格障礙對自己、他人往往都是不利的,我們應該對人格障礙有所了解,以減少它對身心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