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鐵腕震懾的心理操縱術:拒做受人欺負的老好人(3)(1 / 3)

麵對義憤填膺的群眾,列寧沒有直接地否決要燒毀冬宮的決定,而是先表現出他對於群眾的要求的理解和讚成,這樣就可以讓群眾們有耐心聽他說後麵的話。隨後的幾個問題幫助農民們弄明白了:冬宮是人民群眾修建的,現在革命成功了,冬宮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理應讓人民代表們入住。

這個理由很能說服群眾,所以人們最後都決定不再燒毀冬宮了。這便是迂回策略的典型效果。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作好完全說服對方甚至打敗對方的準備,所以也不能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時同樣需要采用迂回策略,暫且不聲張自己的態度,一來為自己積攢實力,二來贏取時間,等到時機成熟時,一舉促成勝利。

老大莊公和老二公叔段都是薑氏的兒子。鄭武公死後,鄭國立莊公為國君。但是薑氏非常偏愛二兒子公叔段,一心扶植他當皇帝卻沒能如願,如今見莊公已為君主,便讓他把京邑分封給公叔段。莊公不好推辭,隻好照做了。

很多大臣都不支持莊公的做法,認為公叔段品性不良,也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不應該擁有這麼多的分封;而且其封地的都城麵積過大,還會影響國君統治,潛藏叛變的危險。他們紛紛麵見莊公說:“分封的都城,其周圍超過三百丈的,就會對國家產生危害。按照先王的製度,國內大城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能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過國都的九分之一。現在將京邑封給公叔段,不合法度。這樣下去恐怕您將控製不住他。”

莊公不緊不慢地答道:“母親執意這樣做,我怎麼能違背她的意願,讓她不高興呢?”

大臣們又說:“薑氏會有滿足的時候嗎?還不如想辦法早點下手處置,以免他們的欲望滋長蔓延,再這樣下去情況就更難解決了,就像蔓草一樣永遠不能清除幹淨。”

莊公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們姑且等等看吧!”

其實,莊公並沒有明說自己的心思,在他的心裏,早已經想好了對付公叔段的方式。由於自己目前實力還不夠強大,而公叔段還有母親的支持,所以目前還不是除掉公叔段的好時機,不如先由著他們的性子放縱,等到他們罪行滔天、惡名昭著的時候,再順應鄭國民意,堅決討伐,一舉除之。

果然,公叔段雄踞京邑後,就開始一步步擴大自己的都城,還逐漸把鄭國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據為己有。

大臣們又著急了,對莊公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君主統治的情況出現,您要怎麼辦?請早下決心。要把國家傳給公叔段,那麼就讓我們奉他為君;如果不傳給225他,就請除掉他,不要使人民產生二心。”

莊公依舊淡然地回答:“你們不用擔心,也不用現在就除掉他,有一天他會遭受懲罰的。”

這之後,公叔段仍然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地盤,甚至大肆擴展到了與衛國相接壤的地方。

這回,又有大臣來麵見莊公,說:“不能再容忍了,應該除掉他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鄭國要易主啊!”

莊公對大臣們道出了實情,說道:“你們不用擔心,他多行不義,即使擁有了土地也不會擁有民心的。他每擴張一處土地,其所管轄的人民就會越了解他的品性,這樣他所擁有的土地越多,反而會越增加人們對他的抵觸情緒。”

公叔段見莊公對自己的快速擴張不管不問,便想當然地認為莊公害怕自己,於是越加橫行霸道起來,不僅集合民眾為自己修建城牆,還號召本可以過安逸生活的年輕人參軍入伍,許多做打鐵生意的鐵匠也淪為了他製造武器的工具。

這天,公叔段覺得時機已到,便約母親做自己的內應,企圖偷襲鄭國,篡位奪權。

殊不知,這是正中莊公下懷的行為。他得知公叔段與母親約定的篡位日期後,便命令大將子封率領二百乘兵車提前進攻京邑,搭建講台,曆數公叔段的罪行和不法行為。城中人民的怒火被點燃,紛紛出來響應,反攻公叔段。

最終,公叔段落荒而逃,在城外畏罪自殺,而他們的母親因為無顏麵對莊公,也偷偷離開京城失蹤了。

可見,迂回策略並不是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一種先退再進的胸懷。當對方做出了與自己意願相悖的行為,自己又不能立即采取行動解決的時候,就可以先暫時容忍對方的行為,用迂回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目標。

心理學智慧迂回策略指的是不直接表明自己的目的,而是先忍讓或同意對方,等對方放鬆心理防線,且時機成熟之時再順勢反攻的策略。

在這個策略中,“迂”和“回”是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麵,有“迂”

無“回”,會讓自己的目標消失,淪為對方的手下敗將;有“回”無“迂”,則常常會讓事情惡化,僅憑目前的能力無法拯救,同樣導致慘敗的結局。

所以,這個策略的本身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應用,不僅洞察對方的心思,也考慮周遭的變化,見機行事,才能在暫時失利之後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