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孕期疾病防治(三)(2 / 3)

妊娠合並膽囊炎,膽結石應采取什麼措施

妊娠期因受雌激素水平增高的影響,膽汁成分改變,血液及膽汁內膽固醇增高,膽鹽分泌減少,同時膽囊功能減弱,排空延遲,膽汁積滯,易使膽固醇沉積而形成結石。妊娠期膽囊炎或膽結石以經產婦多見,再次妊娠更易發作。

膽囊炎可發生於妊娠的任何階段,但多見於妊娠晚期和產褥期。主要表現為右上腹痛,可向肩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寒戰、發熱等,偶爾出現黃疸;膽囊部位有壓痛、腹肌緊張及反跳痛;白細胞增多,嚴重者有內毒素性休克。膽石症常表現為絞痛發作,多在飽餐後數小時起病,可反複發作。妊娠期發生急性腹痛或黃疽時,還應與急性闌尾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及病毒性肝炎等鑒別。B超檢查,可見膽囊體積增大,壁厚,大部分患者有結石影像。白細胞計數升高,但常在妊娠期的正常範圍內。肝功能異常表現。

絞痛發作時,可用度冷丁或阿托品等解痙止痛劑:有感染征象,應及時應用抗生素。一般不主張手術。若經內科處理後^症狀不見改善或有膽囊穿孔、膽囊積膿、膽囊周圍膿腫或彌漫性腹膜炎等情況時,應緊急手術。妊娠早、中期行腹腔鏡切除膽囊,對孕婦和胎兒較安全。妊娠晚期手術時,應行術式簡單的膽囊造瘺,保持引流通暢,伴膽管結石者,行切開取石及引流術。術後給黃體酮保胎治療。

妊娠早期手術易流產,妊娠中期手術對胎兒無不良影響。妊娠晚期可先行剖宮產,再行膽囊切除術,術後繼續抗炎治療。

妊娠合並腸梗阻采取什麼措施

妊娠合並腸梗阻機會不多,一旦發生,處理不及時,後果就很嚴重,孕婦及胎兒的死亡率較高。妊娠引起腸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增大,擠壓腸管,使腸粘連或扭轉。孕婦有先天性腸係膜根部過短,受增大的子宮推擠後,腸管活動受到限製,也會形成梗阻。另外,妊娠期由於盆腔炎、腹膜炎、腸係膜血管血栓形成,也可形成麻痹性腸梗阻。腸梗阻多發生在妊娠12~16周子宮由盆腔升入腹腔時;或妊娠32~36周胎頭逐漸下降至盆腔時;以及產後子宮突然收縮,腸管急劇移位時。發生腸梗阻後可出現急性腹痛。如高位梗阻,可較早出現頻繁嘔吐;低位梗阻,嘔吐較遲、較少;完全梗阻,不排氣、不排便。

治療的原則是糾正腸梗阻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解除腸梗阻和進行恰當的產科處理,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輸血輸液、使用抗生素,並加安胎治療。保守治療後好轉者可繼續妊娠;如為絞窄性腸梗阻,一經診斷,應立即手術,經保守治療12~24小時仍不緩解或病情加重的,應積極手術治療。需手術的病人,往往病情重,常需終止妊娠。早期妊娠可行人流術:中期妊娠發生腸梗阻治愈者,如無產科指征,可不引產,妊娠晚期往往由於增大的子宮影響手術的進行,應先行剖宮產,多數能獲活嬰。

妊娠合並急性胰腺炎應采取什麼措施

妊娠合並急性胰腺炎較少見。妊娠期發病可能與妊娠劇吐、增大的子宮機械性壓迫、膽道疾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以及服用噻嗪類利尿藥等因素有關。本病可發生於妊娠任何時期,但以妊娠晚期及產褥期較多見。有膽囊炎和膽結石的患者,亦可並發胰腺炎及胰腺壞死,預後不良:同時,新生兒死亡率亦較高。

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現飽食或飲酒後突然發作,上腹部劇烈疼痛,伴惡心、嘔吐、發熱;左上腹有明顯的壓痛及反跳痛;但妊娠晚期由於子宮增大,腹部膨隆,胰腺位置相對較深,可能檢查不滿意,同時炎症刺激子宮收縮,亦可掩蓋腹痛,所以診斷較困難,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血清澱粉酶升高,常大於500單位,對早期診斷有重要價值。

一旦診斷確立,要禁食,胃腸減壓,抽出胃內容物,應用抗生素,疼痛劇烈時,應用鎮痛劑。如發生壞死性胰腺炎、胰腺膿腫或化膿性腹膜炎時,會危及孕產婦的生命,應外科手術治療。在治療同時作安胎處理。

孕婦發生急性外傷怎麼辦

騎跨性損傷。大多數為高處跌下時騎跨於物體上所造成。損傷多在會陰部,可形成水腫或穿透性損傷。必須友時去醫院處理。處理原則為縫合損傷部、止血、預誘感染,視傷情保胎或終止妊娠。

(1)腹部衝擊傷。衝撞輕者對妊娠影響不大,重者可造成肝脾等內髒損傷,還可導致子宮破裂。為挽救孕婦生命,必須剖宮取胎,甚至摘除子宮。

(2)燒燙傷。燒傷麵積在30%以下的,孕婦和胎兒的危險性不大;超過30%燒傷麵積的,會造成流產、早產,孕婦生命也有危險,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

(3)骨盆骨折。多數是因交通事故而引起。因危及孕婦與胎兒生命,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進行止血、清創、抗休克、破傷風預防注射等緊急處理。孕早期預防流產,孕晚期預防早產。一般采取保守治療,患者臥床2~8周,如骨折能夠愈合,妊娠得以繼續,但盆腔內髒有損傷,可考慮剖宮產取胎。

(4)腹部刀傷。這種情況較罕見。腹部刀傷,有時子宮同時受損,除處理有關受傷內髒外,應視損傷程度作縫合修補或子宮切除。

子宮肌瘤有什麼影響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腫瘤,好發於35~45歲的婦女,但不等於說年齡輕的就不會患肌瘤。25%~35%的子宮肌瘤可造成不孕,但多數患子宮肌瘤的婦女仍可懷孕。小型肌瘤可早期發現,不經處理一般都可安然度過孕期和分娩期。要是肌瘤較大,屬於高危妊娠,必須加強產前監護。

妊娠合並子宮肌瘤對妊娠、分娩均有影響。如黏膜下肌瘤阻礙受精卵著床或致早期流產。較大的肌壁間肌瘤由於機械性阻礙或宮腔畸形也易發生流產。妊娠期子宮充血水腫,細胞肥大,肌瘤明顯增大,分娩後可以逐漸縮小。妊娠期肌瘤迅速增大可發生紅色性變,出現劇烈腹痛,伴惡心、嘔吐、發熱、白細胞升高。確診後應采用保守洽療。妊娠期發生較大肌瘤,會使胎位異常,並發生胎兒生長受限、胎盤低置或前置等。

臨產後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引起宮縮乏力;在胎兒娩出後,影響胎盤的正常剝離,即使胎盤排出,尚須提防有肌瘤的子宮縮複不佳而發生產後出血。妊娠合並肌瘤者一般可經陰道分娩,如果肌瘤位於子宮體下部、子宮頸或子宮側壁,可能阻礙胎兒下降,須行剖宮產。手術時根據具體情況將肌瘤剝出或行子宮切除術。

妊娠合並卵巢性腫瘤應采取什麼措施

妊娠合並卵巢囊腫較常見。妊娠合並腫瘤較非孕期危害大。早期妊娠時腫瘤嵌入盆腔可能引起流產,中期妊娠時易並發蒂扭轉,晚期妊娠時腫瘤較大可導致胎位異常,分娩時腫瘤易發生破裂,腫瘤位置低可梗阻產道導致難產。妊娠合並良性腫瘤以成熟嚢性畸胎瘤及漿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居多,占妊娠合並卵巢瘤的90度。本病症狀不明顯,除非有並發症存在,早孕時婦科檢查即可發現,中期妊娠以後不易查得,需依靠病史及B超做出診斷。

由於腫瘤良性和惡性難以區別,一旦確診卵巢贅生腫瘤,應立即手術治療。然而在妊娠情況下,則應根據腫塊的質地、大小、活動度以及妊娠月份區別對待。據統計,孕期發現的卵巢腫瘤以良性、囊性居多,惡性腫瘤僅占5%左右。此外,孕時卵巢裏的妊娠黃體也可能增大而形成囊腫,一般直徑5~6厘米,偶爾可達10厘米。這種非贅生性囊腫約占孕期發現的卵巢費腫的12%,往往在妊娠進入中期後消退。因此,妊娠早期發現的單側性、囊性、徑在10厘米以下的活動性卵巢腫瘤,可延遲到孕3個月以後手術,這個時候手術損傷引起流產的機會少。不過,倘若卵巢囊腫發生蒂扭轉或破裂等變化而引起急性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則必須立即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