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乙烯的產生 在果實成熟過程中還產生乙烯氣體,乙烯能加強果皮的透性,使O2容易進入,所以能加速單寧、有機酸類物質的氧化,並可加強酶的活力,加快澱粉和果膠物質的分解。所以乙烯能促進果實的成熟。
(2)外界條件對種子、果實成熟時的影響
植物的遺傳性規定著植物種子、果實所特有的生物學特性,但外界條件仍能通過基因的調控作用而影響種子、果實成熟過程,從而影響農產品的數量和品質。
1)水分 如小麥種子在成熟過程中若較早時期因缺水幹縮,可溶性糖來不及轉變為澱粉,被糊精膠結在一起,相互粘結起來,形成玻璃狀而不成粉狀的籽粒,這時蛋白質的積累過程所受的阻礙較澱粉的要小。因此,風幹不實的種子蛋白質的相對含量較高。
2)溫度 油料作物種子在成熟過程中,溫度對含油量的油分性質的影響也很大,如南京、濟南和吉林公主嶺的大豆含油量(幹重),分別為16.14%、19.0%、19.6%。成熟期中適當的低溫有利於油脂的累積。在油脂品質上,在亞麻種子成熟時溫度較低而晝夜溫差大時,則利於不飽和脂肪酸的形成,所以,最好的幹性油是從緯度較高或海拔較高地區的種子中得到的。
3)光照 在成熟過程中,肉質果實果肉的有機物的變化,明顯受光照的影響。在夏涼多雨的條件下,果實中含酸量較多,而糖分則相對減少;在陽光充足,氣溫較高及晝夜溫差較大的條件下,果實中含酸量小而含糖量大。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和哈密瓜特別甜,就是和當地的光照充足、氣溫較高及晝夜溫差大有關。
4)營養 營養條件在種子成熟過程中影響種子的品質。氮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之一,氮肥能提高蛋白質的含量。鉀肥加速糖類由葉、莖運向籽粒或其它貯存器官(如塊根、塊莖),並加速其轉化,增加澱粉含量。鉀肥對脂肪形成也有良好的影響,它有助於運輸和轉化。脂肪的形成過程中需要磷參加,磷肥對脂肪形成有良好作用。
(3)落花、落果的生理原因
在正常條件下,老葉的脫落與成熟果實的脫落是器官衰老的自然特征。但在營養失調、幹旱、雨澇及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下,可使器官未長成而提早脫落,如棉花的落蕾、落鈴,大豆的落花、落莢,番茄及果樹的落花等應設法防止。
1)營養因素
①受精及激素對花、果脫落的影響 對一般植物來說,受精是果實和種子發育的必需條件,如果不受精,花開後便要脫落。所以凡能影響受精的條件,都能使花果脫落。一般認為,受精後子房、胚或胚乳會產生較多促進生長的激素,如細胞分裂素、生長素、赤黴素等,這些激素能促進營養物質向果實和種子運輸,因而不但能促進果實和種子的生長,而且有抑製離層形成的作用,因此能防止花、果的脫落;在果實、種子發育的某些時期特別是後期,乙烯和脫落酸的含量增加,脫落酸促進離層的形成,促進器官的脫落,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也能促進脫落。因此,果實的形成與脫落,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②營養對花果脫落的影響 果實和種子形成需要大量營養物質的供應,如果實營養不良,果實的發育就受到影響,甚至發生脫落。落果往往是由營養失調引起的。營養失調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由於肥水不足,植物生長不良,不但光合麵積小,光合能力也弱,所以光合產物較少,不能滿足大量花果生長的需要,這樣植株在前期開幾個花,結幾個果,而以後開的花便大量脫落;另一種情況是水分和氮肥過多,營養生長過旺,光合產物大量消耗在營養生長上,使花果得不到足夠的養分,這樣使植株前期花果大量脫落,而要等到後期營養生長逐漸緩慢下來時,才能保住幾個果。上述兩種情況雖然不同,但都是由於營養失調使花果得不到足夠的營養造成的。至於幹旱、高溫、光線較弱、病蟲害等造成的落花落果,主要也在於這些因素影響了植物的營養之故。而營養失調則是引起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2)外界因素
①光照 光強度減弱時,脫落增加。作物種植過密時,行間過分遮陰,易使下部葉片提早脫落。不同光質對脫落影響不同,遠紅光促進脫落,而紅光延緩脫落。短日照促進落葉而長日照延遲落葉。
②溫度 高溫促進脫落,如四季豆葉片在25℃下脫落最快,棉花在30℃下脫落最快。在田間條件下,高溫常引起土壤幹旱而加速脫落。低溫也導致脫落,如霜凍引起棉花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