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5.5 種子、果實成熟及其脫落生理原因分析(1 / 3)

5.5.1 知識和技能要求

●能正確敘述種子和果實成熟過程中的生理變化。

●能結合生產中出現落花、落果現象的案例分析,正確地推斷某植物在某生長時期落花、落果的生理原因。

5.5.2 情境(情景)設計

問題的提出

1)分別簡述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種子成熟時的生理變化。

2)講述核果成雙S形曲線的生長過程。

3)解釋肉質果實成熟過程中會由酸變甜,澀味消失的原因。

4)說明營養因素是如何導致植物的花、果脫落的。

5.5.3 支撐知識

受精卵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整體形成果實。果實和種子形成時,不隻是形態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生理生化上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1)種子、果實成熟時的生理變化

1)種子成熟時的生理變化 在種子形成的初期,呼吸作用旺盛,因而有足夠的能量供應種子的生長和有機物的轉化與運輸。隨著種子的成熟,呼吸作用便逐漸降低,代謝過程也隨之減弱。

種子成熟時,幹物質的轉化大致和種子萌發時相反。隨種子體積的增大,由其它部分運來的有機養料是一些較簡單的可溶性有機物,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及酰胺等。這些有機物在種子內逐漸轉化為複雜的不溶解的有機物,如澱粉、脂肪及蛋白質。澱粉種子在成熟時,由其它部分運來的可溶性糖主要轉化成澱粉,因此,種子內積累有大量澱粉,同時也積累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另外,種子中也積累各種礦質元素,如磷、鈣、鉀、鎂、硫及微量元素,其中以磷為主。以水稻為例,當稻粒成熟時,植株所含的磷80%轉移到籽粒中。

脂肪種子在成熟時,先在種子內積累碳水化合物,包括可溶性糖及澱粉,隨著幹物質的增加,可溶性糖及澱粉含量逐漸下降,而脂肪隨著幹物質增加而增加,從這裏可以看出,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轉化而成。此外,在種子成熟初期,先形成遊離的脂肪酸,然後再形成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油料種子要充分成熟,才能完成這些轉化過程。如種子未完全成熟就收獲,不但含油量低,而且油脂質量也差。在油料作物的種子中也含有較多的蛋白質,這是由其它部分運來的氨基酸及酰胺合成的。

蛋白質種子積累的蛋白質也是由氨基酸及酰胺合成的,豆科植物種子成熟時,先在莢中合成蛋白質,處於暫時貯存狀態,以後以酰胺態運到種子中,轉變為氨基酸,合成蛋白質。

禾穀類種子中積累的有機物約有2/3或更多是來自開花後植株各部分的光合產物,其中主要是葉的光合產物,極少一部分是莖和穗的光合產物,其餘一小部分是來自莖、葉前期所積累的有機物。可見,促進開花以後植株的光合作用,對獲得高產十分重要。

2)肉質果實成熟時的生理變化 肉質果實的成熟過程包括生長發育及其內部發生的一係列生理變化。

①肉質果實的生長 果實通常具有S形生長曲線,如蘋果、草莓、梨、番茄;有的果實有雙S形曲線,如櫻桃、杏、桃、李等。雙S形曲線表明在生長中期有一個緩慢期,這是核果的胚、胚乳及硬核迅速增長時期。從表麵看,果實的體積增長不大;過此時期,果實生長又表現迅速,體積和重量均明顯增加;最後,生長又逐漸緩慢以致停止。

②果實成熟時的生理變化 以肉質多汁的果實為例說明果實成熟時的生理變化。主要變化是:

a.果實由酸變甜,由硬變軟,澀味消失 在果實形成初期,從莖、葉運來的可溶性糖轉變成澱粉,貯積在果肉細胞中,果實中還含有單寧和各種有機酸,這些有機酸包括蘋果酸、酒石酸等,同時細胞壁和胞間層含有很多不溶性的果膠物質,因此未成熟的果實往往生硬、澀、酸而沒有甜味。隨著果實的成熟,澱粉再轉化可溶性糖,有機酸一部分發生氧化用於呼吸,另一部分轉變成糖,因此有機酸含量降低。單寧則被氧化,或凝結成不溶性物質而使澀味消失。果膠性物質則轉化為可溶性物質果膠酸等,可使細胞彼此分離。因此,果實成熟時,具有甜味,而酸味減少,澀味也消失,同時由硬變軟。

b.香味的產生 果實成熟時還產生微量的具有香味的酯類物質,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等,使果實變香。

c.色澤的變化 許多果實在成熟時由綠色逐漸變為黃色、橙色、紅色或紫色。這一方麵是由於葉綠素的破壞,使類胡蘿卜素的顏色顯現出來,另一方麵則是由於花青素形成的結果。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O2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因此,果實向陽的一麵往往著色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