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袁麒真人(2 / 2)

百年轉瞬即至,金陵子所預言的“大事”果然發生,九州崩裂,山河破碎。冀州黃河水泛濫;雲州雷夏湖泊水泛濫;青州淄水泛濫;徐州淮水、泗水泛濫;揚州彭蠡湖泛濫;荊州漢水、九江泛濫;豫州伊水、澗水泛濫;梁州渭水泛濫;雍州黑水、弱水泛濫。諾大的神州大地,頓時變成了水鄉澤國。

當九州山河破碎之時,大禹起自東陽,采用疏浚的方法,治理泛濫之水,同時斬殺無數妖神,使神州澤國,逐漸恢複了往日平靜的容顏。

這九江的泛濫,是因為有鼉將大神在其中興風作浪。這個鼉將大神,原本是一隻體型巨大的烏龜,在九江陰窟中吞吐數萬年的日月精華,終於修煉成妖,自稱鼉將大神,能吞雲吐霧,呼風喚雨。當九州崩裂之時,它舉九江之水,漫浸荊州,為害四方,所以大禹必欲除之而後快。

大禹和鼉將大神在九江口大戰,不分勝敗。後來大禹用激將法,使鼉將大神離開了九江陰窟,到陸地上再戰,鼉將大神施“冰雨術”,大禹施“厚土術”,雙方互拚法力,大戰了2場,結果形成了雲土澤和夢澤,鼉將大神由於離開了水源,力不能支,於是敗逃。

大禹害怕他逃回九江,便如蛟龍入海,再也無法製服,於是事先攔住了他逃往九江的去路,鼉將大神沒辦法,慌不擇路,竟然奔清溪江而來。

大禹隨後追殺到此,鼉將大神已經筋疲力盡,於是使了一個障眼法,自爆了元神,隻留下一絲魂魄逃跑。

大禹蕩開了鼉將大神自爆的障眼迷霧,卻發現不見了鼉將大神的一絲魂魄,於是沿著清溪江仔細搜尋,在武陵源附近,終於還是讓他給找到了,不過,這個時候他卻有一些為難,因為——

鼉將大神的那一絲魂魄,竟然融入了袁麒的身體中!

正當大禹打定主意,準備殺掉袁麒,徹底消滅鼉將大神的時候,張麟趕回來了。他剛才上山采藥去了,不在袁麒的身邊,現在看到大禹就要殺袁麒,連忙大聲喝止。

大禹於是把鼉將大神的魂魄寄托在袁麒身上的事情說了一遍,希望獲得張麟的理解。

張麟仔細探查袁麒的心脈和元嬰,果然如大禹所說,鼉將大神的魂魄已經融入他的元嬰,並且不可分解了。

不過,看到袁麒顫抖的身體和祈求的眼神,再想到大哥今日的一切後果皆因自己而起,張麟便無法答應大禹的要求,他斷然拒絕讓大哥為鼉將大神陪葬。

大禹見誰也說服不了誰,隻好和張麟大打出手,2人從武陵源的“麒星洞”打到張麟的“天師府”,激戰3天3夜,不分勝敗。後來大禹見三清山“天師府”周圍有眾多百姓觀戰,並且焚香禱祝張麟獲勝,大禹怕誤傷黎民,隻好停戰。

停戰是停戰,但是大禹並不罷休。既然不能殺死袁麒,那就必須將他禁錮起來,免得遺禍後世。大禹征得張麟同意之後,設置禁製將袁麒困在“麒星洞”內,又以靈力封閉“麒星洞”,並將它搬到清溪江中心,再從靈玉山脈取土成山,壓住“麒星洞”,這座土山,就是後世所謂的“陷空島”。

大禹施展法力,在陷空島上建立了一個祭壇,以祭壇中的陣法維持封閉“麒星洞”的靈力不散,那塊摩崖石刻上的“永鎮清溪”4個大字,自然也是出自大禹的手筆。

為使九江之水不再泛濫,大禹又幹脆劈開靈玉山脈,引九江之水入清溪江,至此,江流滾滾,隔絕了“麒星洞”袁麒和外界的一切聯係,除非他在裏麵修行有成,否則,便永無破土飛升的可能。

清溪江鎮住了鼉將大神,當地百姓便改稱它為“鼉將大神江”,後來不知道是誰,嫌這名字別扭,便簡稱“鼉水”,最後以訛傳訛,變成了今天的“沱水”。

大禹的這番安排,一方麵固然是為了禁錮鼉將大神,另外一方麵,也給袁麒提供了一個在“麒星洞”中靜修的絕對環境,所以,張麟對這個方案並沒有異議。而且他相信,隻要自己成就圓滿,那麼救袁麒出來不過是舉手之勞。

可惜事與願違,張麟對袁麒的滿腹歉疚,化作了他修道上的心結。“修道之人,重在修心”,這個疙瘩解不開,張麟便無法成就圓滿,從此以後,他諸事不理,常入魔症,修行也隨之大損,三年之後,他竟然病入膏肓,撒手塵寰了。

張麟有一個弟子,繼承了他的衣缽,臨終之時,張麟把袁麒的事情告訴給弟子,並且留下遺言:

“代代相傳張天師,但等一人陷空島。”意思是每一代的張天師,都需要守護陷空島,直到袁麒複出。

令張麟想不到的是,這一等足足500年。

終於,袁麒要破繭而出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