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5章 不同境遇中他是如何待人的(2 / 2)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克推演出“富視其所與”,還得出“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缺的識人結論。兩人思想的核心都是堅持操守的原則。

在順境中,一個人要堅持操守並不很難,但若在困厄中仍然能夠堅持操守,就顯得難能可貴了。蘇武被軟禁在匈奴國19年,整日牧羊,須發皆白,而對漢朝的忠誠之心、大國使節的高風亮節,一如既往,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品格。

(1)平居時與誰親近

所謂知人難,知人心更難。人的行為相當複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如此。其實,人與人相處總是有這樣一種情況:情緒、愛好、性格等相互接近者常常結為朋友。所以考查一個人,看一看與他經常往來的朋友的品性怎樣,也就清楚他的人品如何了。

(2)富裕時與誰共享

應該和別人一起承擔過失,而不應和別人共同分享功勞,如果共享功勞,就會彼此產生猜忌;可以和別人共同走過艱難歲月,而不應和別人一起享受安逸生活,如果共享安逸,就會彼此互相仇視。富裕時不能共享安樂,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辨別人的重要手段。

大難當頭時,人們總是願意聯合起來,這時候他們就成了朋友,成了合作夥伴。而當不再有共禦災難的必要時,人們又通常出賣朋友以保存自己。所以,在生活中,選擇朋友、選擇合作者或是挑選人才,都得非常小心。其實看一個人富裕時與誰共享,對了解一個人是很有幫助的。

(3)達顯時舉用何人“管鮑之交”曆來被稱為千古佳話,其中固然讚揚了管仲的治國才能,但更重要的則是讚揚了鮑叔牙的慧眼識才。管仲年少時常與鮑叔牙往來,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一個人的品德是否高尚,是否以自我為中心,所做的一切是否都是為了自己,從他處於顯赫時所舉薦和任用的人就能知道。

識人難,識人心更難。良士看待事物,不會以自我為中心,更不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這對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人也是值得我們深交、與其共事的人。

(4)困苦時何事不為

當一個人處於困境時,就要看其操守如何,看他貧賤時是否有所不為。

一個人的操守如何,良心怎麼樣,是不是一個可靠的人等等,在他處於困境時就能看出來。若一個人在困境中不做苟且之事,不出賣良心,則可重用,反之,則不可用。

(5)窮乏時是否苟取

如果一個人在貧困潦倒之際也不取不義之財,失意時也有所不受,他就堪當重任。

一個真正的人才不會阿諛奉承,拜倒在人腳下求碗飯吃。他們的剛烈正直,正是他們德才的表現,也是他們自信、自尊、自重的表現。他們即使貧困潦倒,也不會取那些不義之財。而那些阿諛奉承之徒,本無德才,如果他們不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怎能討個一官半職?“窮乏時是否苟缺是識別人才的辯證法。

看人心經

有句話說“可以一起吃苦但卻未必能一起享福”。其實,一個人變得富有之後是認識他的最好時機,看他是不是冷落自己昔日的朋友。通過了解他“富裕時與誰共享”,我們就能看清他的真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