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現人才,主要是根據其德才的表現。但要認識人就需要時間的考驗。如人的政治品質,平時很難看出什麼問題,在非常時期則好壞分明,古代的忠臣義士大都是在危難時刻湧現的,所以,有人將之總結成一句格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才能也需要考驗,有些人能說會道,在實幹時卻很窩囊;有些人平時默默無聞,但在實踐中卻才能畢露。
用人以德才兼備最好,但在大量需要人才的時候,隻能以現有的人才資料,按其德才而任用。古代英明之主駕馭人才,是待之以誠,糾之以法,賞功罰罪,使之向上,不敢為非,這是愛護、培養、發展人才的根本法,至今仍很值得借鑒。
識人須以德才兼備為標準,就是說,要知其人,必然考察其德才,而以德為其靈魂,重在其實踐。無才有德者本質好,雖不能委以重任,但仍有其可用之處,這種人勤懇、誠實,能夠知恩必報,盡心盡力,任勞任怨。而多才缺德的人本質壞,猶如傳染病,不僅使自己爛掉,而且會使周圍的人也爛掉。其實,後一種的才多用在歪路上,在沒有駕馭這種人的把握的情況下,還是避而遠之為好。
任先生的公司來了兩位女士,一位黃某,一位董某。黃某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給人一種老實的感覺。而董某,美貌出眾,活潑可愛,讓人看上去就覺得她才華橫溢。
通過兩個月的工作實踐,董某初露頭角,以出色的公關才能,給單位帶來不少利潤。於是她得到同事的羨慕以及老板的賞識。老板多次在會上表揚她,並在第二季度給她頒發了頭等獎。可是慢慢地,她的原來的德性就開始暴露出來。她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說東道西,挑撥離間,無事生非,有些同事在她的挑撥下反目為仇;也有些年輕的男同事在她的挑撥下,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好端端的單位變得亂如一團麻,還有一位青年因董某對戀愛的一些錯誤觀念而對愛情喪失信心,心灰意冷離家出走。
老板對這些事非常重視,經過詳細調查,終於弄明白是董某一手造成的。於是公司開大會,會上點名批評了她。然而董某不思悔改,兩個月後,她煽動老鄉合夥貪汙公款,公司為此對她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在批評後的第一個月裏,她表現還不錯。一來閑話已沒人聽,人們都躲她躲得遠遠的,二來剛挨批評,她不敢再貿然活動。但到了第二個月,她的惡習又暴露出來,連續貪汙三次公款,先後煽動三個同鄉潛逃。公司經理對她徹底絕望,斷然把她開除。
同來的黃某雖沒有董某的公關才能,但她勤懇老實,任勞任怨,在同事中享有較高的威信。部門主管把她安排在辦公室內做勤雜工,她不但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幹得很好,而且還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事,單位人員提起黃某的為人,無不伸出拇指大加讚賞。後來老板認為她大公無私,坦誠可靠,就把她提升為會計,她上任後將工作幹得井井有條。
所以,用人時先看其德,後觀其才。否則縱有精明頭腦,超人才能,也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為任用這樣的人,隻能得不償失。
識人觀人以德為先,次之才學。就是要防止重才而輕德的現象出現。有才而缺德,這樣的人隻能是奸才,歪才,邪才,刁才。當然,隻有德而沒有才也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缺才有德的人,是忠厚人、老實人,辛苦人,正派人,但才氣沒有了,這樣的人是好人,而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