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月背(1 / 3)

“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彰顯大國擔當的戰略實踐,在文昌發射的夢州五號…….”,一台老式的CRT100寸電視喋喋不休的播報著,刺眼的藍光打在正對著的白色滌綸床單上。透過窗簾後那九十年代流行的鋁合金窗映照下,電視光像張巨口,將房裏的一切都吞沒。

助推器分離

“十,九……三,二,一,點火!”

“起飛!”

“七點26分56秒56毫秒。”

“程序轉彎。”

“文昌光學跟蹤正常”

……

王東柏仰躺著,感受火箭起飛的震動與轟鳴,他是此次火箭的飛行工程師。躺在他左側的指揮官鄧費正拿著杆子緊盯操控台,而再過去的張載民,王東柏被堅固的頭罩擋著也看不見他在做什麼了,本應緊張萬分的時刻,他卻有些失神。頭頂的“0重力指示器”比他還緊張的在搖曳個不停,手上隔著厚重的的宇航服抱著記錄本。窗外被整流罩擋著,隻能看到片透黑的玻璃。腦中循環播放著昨晚聽的那首《Fly me to the moon》……

恍惚間,王東柏在飛船的震動聲,儀器機械與指揮官的對照聲裏聽到了自己的疑問“要去嗎?”他回過神,剛剛說話的不是他!轉頭看向指揮官,鄧費依舊拿著杆子在操作台上指指點點。“聲音是被玻璃罩擋住了嗎?”說到底,王東柏也不清楚那是不是自己說的。可能是神經脈衝的波動還是飛船刺激的神經性耳鳴。等要解決這個問題,大概也是任務完成之後了,而那至少也是三個月之後。

在最大動壓階段下,三人隻覺身上的血液在跑馬拉鬆,隻不過終點是背後的星球,和眷念母親的溫暖懷抱不願離開。王東柏已經不是第一次感受了,在忍住嘔吐,冷汗不停的離心機訓練,他也熟悉了,隻是習慣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大概是出生到入土的過程。

在一段漫長折磨後,三人都不自覺的鬆了口氣,隨著整流罩的脫離,王東柏終於能透過玻璃屏幕看到不那麼真實的景象,如果要去形容,隻能說蒼白的藍吧,以及分割成兩片截然不同的黑與藍,以及渺小……

“夢舟五號已到達預定軌道”

“高度180㎞,飛行速度8㎞每秒”

“開始繞地球飛行”

三人都有條不紊的解開安全帶起身,接下來要在合適的位置脫離地球引力,在控製中心的輔助下,他們也不會無所事事。

……

“到達預定位置,開啟第三級火箭。”

飛船底部的第三級火箭噴射出豔麗的焰影,橘紅裏帶著夢幻的藍。飛船開始加速,在它加速到每秒11.2公裏的地球逃逸速度後進入地月軌道。

“第三級推進器分離”

鄧費開始指揮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從火箭發射開始到現在,沒有出現一點變故,大都在預料之中

“凝結了這麼多人心血的工程”,話雖是這麼說,但他也不是第一次了,在上一次作為飛行工程師的探月行動中,一切不都是這樣順利?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像這樣順遂無虞的計劃,從無波折。

“打開風扇,開始攪拌燃料罐”

飛船開始以每小時四萬公裏的速度奔向那顆荒涼星球,接下來的四天,他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母星越來越小。

為了防止肌肉萎縮,張載民做著簡單的運動,但在狹小的空間裏,也隻能奢侈的擺放一台太空健身器材,三人輪流使用,隻有等到了目的地,他們才能有空間開辦完整的“健身房”。但這四天也不會無所事事,他們還有要保證飛船穩定運行的工作。調節設備,記錄數據,反饋給控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