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明星崇拜心理(2)(1 / 3)

對於高中生而言明星崇拜已的確有所降溫,但從整體意義上而言,卻無法說明明星崇拜已經降溫。因此有關明星崇拜是否已降溫,我們隻能得出如下結論:近幾年來,明星崇拜現象並沒有呈現減弱趨勢,但在中學生內部隨著年級的增長有逐步減弱的趨勢,這種減弱趨勢因新一輪初中生的出現和崇拜明星被抵消從而表現為一種動態平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與年齡和年級都有關,限於篇幅本文不再進一步加以討論。上述有關降溫趨勢的結論也說明了明星崇拜現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不會消失的,它將隨著中學生的源源不斷而呈現繼續——減弱——再繼續——再減弱的循環發展趨勢,直到社會文化環境為他們提供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新偶像。從中學生對崇拜發展的回答可以得到印證:認為明星崇拜會消失的學生隻占4.6%,而認為它將減弱和繼續的學生人數相差不大(分別為26.0%和31.7%),說明這兩種情況的確是同時並存的。

明星崇拜者的心態

“追星族”,是一個從港台地區引進的詞彙,意指崇拜明星的人群。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的偶像,為了自己崇拜的明星,他們會毫無猶豫地奉獻出自己的熱情和身心。這是一個不受或少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環境放不同階層限製的,以明星的共同崇拜而聯結成的即鬆散又息息相通的群體。當國外追星族正以種種近乎瘋狂的追星舉運來表達自己對偶像的忠誠時,在中國的追星族也迅速形成。但是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限製,中國國內的追星族與國外相比,雖然熱度在迅速升溫,但畢竟還不那麼迷狂。

從目前追星族的心態來分析,大致分為三大“門派”,即影迷(包括電視)、歌迷、球迷。追星族雖有這三大“門派”,但追星的心態都是基本相通的。這是就追星族的整體心態而言的。但是由於文化背景、知識水平、所質性格等個體差別,對明星的崇拜程度還是有差別、有層次的。

追星族中的最高層次是“超級追星族”。這一層次的追星族可以說已經到了癡迷和瘋這的程度。他們已將自己全身心的激情都傾注在了自己所崇拜的明星身上。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似乎已沒有了自己本身的愛好,而是完全以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更有甚者,甚至於可以因明星而自殺,也會因明星而去殺人。如,因主演《被告》、《沉默的羔羊》而兩獲奧斯卡影後稱號的朱迪·福斯物,曾名噪一時。富家公子辛克利深為福斯特所打動,便一直狂熱地崇拜她,並向她求愛,遭拒統後,辛克利不但沒有死,卻想出了以剌殺總統來感動福斯特的怪招。1981年,經過精心策劃,辛克利終於在裏根參加一次活動後上汽車時,射了他向福斯特表白的子彈。裏根大難不死,辛克利則因這一槍而成為超級追星族的頂尖人物。一位英國球迷因不想與自己崇拜的明星分開,竟辭去了在英國的工作,舉家遷往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而這隻能算作是超級追星族平平者。

追星族中的正宗層次是“追星族”。做為一名合格的“追星族”,不單要有熱情,而且還要具備自己所崇拜的“門派”的基本知識。這些基本知識大致包括基本概念、專本理論、專業曆史、專業人物等等。比如說作為一個正宗球迷,他必須懂球,還要不放過任何一場可能看到的球賽。有自己心目中偏愛的球星、球隊,及熱衷和癡迷於預測每一場重大賽事的勝負等。

與球迷一樣,歌迷之間也往往會因為所支持的對象不同而發生衝突。如香港歌壇在譚詠麟和張國榮雙峙並持期間,雙方歌迷曾一度勢不兩立。在二人同時登場的演唱會上,常常會因為支持誰的問題而大打出手,在龐大的歌迷群落中,搖滾樂歌迷常常是最為狂熱的。據報道,西方的家庭婦女們最提心的就是那些搖滾歌星巡回演出。因為在他們巡回演出之際,他們丈夫就有可能會跟隨偶像巡回,使得自己成為“搖滾寡婦”。

影視迷的“正宗追星族”的熱情則更是令人感動。如成龍在日本驚人地受到歡迎,擁有成千上萬的影迷。明確加入日本“成龍影迷協會”的人就達幾十萬之金,其中女性占大多數。成龍不隻是她們的崇拜的影星,而且還是她們心中的男性偶像。這個協會不但有綱領、章程、選舉度和獎罰條例,麵且有巨額活動經費。麵對狂熱的影迷成龍感歎地說:“10年了,最令人感動的是10年前的影迷,她們嫁了,現在抱了兒女在人群中擠上前來打招呼,我在日本10年還能得到歡迎,全賴她們的真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