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老年人一定要有幾點充分的心理準備:有些老年人再婚又重新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相反,有的老人再婚不是幸福而是痛苦,甚至是不得不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再婚願望萌發期
有些老年人盡管有了擇偶的心理需求,但常常被一些心理障礙阻擋而不得逾越。主要表現在:一是封建世俗的影響。有的老人在這個想法,但始終跨越不了再婚的心理障礙。認為對不起已去世的伴侶;還有的認為,都這把年紀了,還談什麼戀愛。二是顧慮重重。擔心合不來自找苦吃,或者由於住房、經濟條件的限製和子女的幹擾,怕婚後陷入重重的因擾中。三是沉陷於對故人的尊敬和懷念的心理障礙之中。四是隻想索取而不想給予的心理障礙。這些由老年人自己而設置的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首先應衝破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勇於向舊習俗心理挑戰,堅決打破這種對自己和對人性的折磨和束縛。其次要正視自己再婚的正當心理需求,麵對現實,告別失去的昨天,走向美好再婚的明天。最後,要大膽地追求黃昏戀。愛情對於夕陽人生來說,也是生活所需。因此,要大膽地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
初戀、熱戀時期
老年人再婚也會經曆一個戀愛過程。隻有相互了解對方的經曆、人品性格、子女狀況、再婚目的以及今後的打算,特別是要了解清楚是否情趣相投、誌同道合,氣質性格和價值觀念是否相和。如果是符合自己的心願,自然就會相互吸引,產生感情,然後再升華為愛情。在此基礎上的再婚,相處才能心心相印,才能美滿幸福。第二要樹立正確的再婚動機。有些老人的再婚結合把重點放在情趣相投、誌同道合方麵,這種感情是熾熱而持久的。隻有建立在真正、深厚的愛情基礎上的再婚,為的是以予對方而不是索取,才會使再婚夫妻感情和諧、融洽,讓晚霞生活更充實、更幸福。而那些建立在功利主義的基礎上的再婚是不牢靠的,再婚必須以正確的婚戀觀為前提。以真摯的愛情為基礎,再婚才會地久天長。再婚雙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愛護。
喜結良緣期
再婚對於老年人是一個相對漫長的路程,必須要做好白頭偕老的心理準備。一是要忘掉過去,正確處理舊問題,坦率對待前婚關係。不能總沉陷於對亡夫妻的一種痛苦的回憶之中,更不要作新人不如舊人的比較。如一方有所流露,另一方也不要介意,在理解中去調適。二是感情上的重新發現與開拓。晚霞再婚的環境及對象都是對新的,這就意味著再婚夫妻的愛情生活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在共同生活中相互適應,努力發現和創造適合新家庭的生活模式。三是一切都要從兩人的利益考慮,共商生活大計,共享快樂,憂愁共擔,多考慮求同存異,多尋求一些愛好相近、情趣相同的事情做,這是維係再婚後幸福的重要因素。千萬不要我行我素、獨斷專行。再婚後經濟要公開,善解新家庭的矛盾,對雙方的子女都能一視同仁。
老年期的性心理
舊的文化觀念讓人難以理解老年人對性的自然要求。當然,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樣,性功能也有一個正常的衰老過程,在有性欲能力的男女中不能過上性生活,這是一種不完整的生活。女性到了絕經的年齡,在性欲方麵,經常會出現一種回光返照的現象,老景將至的男性也有類似的現象。老年夫婦之間的性愛隨著性的衰老,往往雙方隻需要一些輕微的性接觸,就可以滿足。青年時期較為衝動的性愛變成了平靜的友誼。老年人由於自然的原因性功能會降低,但並不是說沒有性興趣。恰恰相反的是,在老年人的生活中,配偶占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老年夫婦相互照顧彼此的起居生活,永遠比子女、護士要好。老年人感情上的需要,如自我欣賞、保留個性以及害怕孤獨,都可以通過性活動得到充分的滿足,而這種性活動並不要理解為就是性交。向別人傾訴,需要擁抱,需要表達感情和接受他人的感情,回憶自己性愛的曆史,這些都不會令老年人衰老。老年時期性功能的逐漸衰弱,並不意味著性興趣的完全喪失。必須知道,從時間的跨度來說,人生的性愛可以分為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這些階段既有各自的內在聯係,又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隻有科學地分析、認識這些心理特征,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由此看來,老年人也象青年人一樣需要別人的理解、同情和愛,而老伴之間則有比較共同的心理基礎和生活方式,有幾十年的生活相處,一切都很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