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愛情與人的心理(1)(2 / 3)

初步形成時期

人到青年,其人生觀、幸福觀、理想信念都有較大的飛躍。因此,對愛情的認識也較前有很大提高。表現在對自我形象和愛情本質的認識進一步明確和加深,有自知之明,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從大局著眼考慮婚姻戀愛問題,這是青年的戀愛觀初步形成。但各自的差異很大。有的人雖然沒有經曆過戀愛的實踐,但由於從小受到這方麵的良好教育,加上師長的引導,對愛情的實質有較清醒、正確的認識,可能形成初步正確的戀愛觀;有的人已經曆過愛情的“風浪”的考驗,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知道如何用真誠的友誼去澆灌愛情之花,能自覺地把愛情與事業聯係起來,這是正確的戀愛觀初步形成的表現;但也有少數青年,由於前幾個時期產生的心理矛盾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又受到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缺乏自知之明或消極悲觀,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形成消極甚至錯誤的戀愛觀。

經過前麵幾個階段,青年的戀愛觀已初步形成,但還不夠完善,還必須通過戀愛實踐的考驗。青年已形成的戀愛觀直接指導著其愛情的行為。同時,青年已形成的戀愛觀在其戀愛過程中不斷得到調整完善和鞏固,要鞏固和完善正確的戀愛觀,就要求青年在戀愛過程中,不但要有正確的認識,而且必須遵守社會道德,培養高尚的情操,通過愛情體驗,使雙方互敬互愛,互幫互學,互相勉勵,互相尊重,真正領略愛情的高尚和純潔,忠貞不渝,朝著共同目標比翼雙飛。

大學生愛情心理

大學生被喻為天之驕子,他們年輕,充滿活力,一般有強烈的渴望,但是常常處理不好學業與愛情的關係。有的沉迷於熱戀中,荒廢了學業;有的遭到挫折,萎靡不振,甚至自殺;有的單相思,精神異常;有的道德敗壞,觸犯了法律。

大學生戀愛的心理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嚐試型:考上大學以後,來到了一個青年人的世界,來到了強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大學校園,從而脫離了中學時代教師及父母的管教。由於生理上的性成熟而出現了接近異性的欲望;產生了“異性交往”的神秘感,並想嚐試生活,從而讓自己在情感的世界裏得到享受。

空虛型:當遠離了父母、親朋好友,常常感到孤獨、迷惘,就是除了學習以外,還有一部分屬於自己的時間,因此一部分學生隻好用談戀愛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實惠型:有的在學生認為,當今的好多事情隻有實惠才是真實的,於是就把奮鬥的目標放到了追求個人物質和精神的利益上,看看他(她)是否有錢或者有權來決定自己是否與其戀愛。

表現型:有的大學生認為,談戀愛可以體現自身的價值,證明自己有強大的吸引力。看到同班、同宿舍的同學都有了各自的戀人,自己沒有,似乎有失麵子。因此,看到別的同學有了自己的戀人以後,也就忽忙在自己的同學、老鄉中物色起來。為了充分顯示自己,有的大學生故意在公共場合相互摟抱,作親昵狀。

感官滿足型:有的大學生憑借自己青春的資本,或者是為排遣抑鬱孤獨,或者是為滿足感官的刺激,甚至是滿足性欲,千方百計地去求得男孩子或女孩子的青睞而充分達到心理、心理上的快感。如有的學生在教室、食堂就相互摟抱、撫摸。

慕才型:有一部分大學生談戀愛是因為羨慕對方的學識、才幹。例如某大學中文係的某君,其貌不揚,個子很矮,但是頗受很多漂亮女性的愛戀,就是因為他不但擅長寫詩歌、散文,而且書法也不錯。

總之,大學生戀愛出自各種各樣的原因。到於戀愛的心理原則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