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式
這種愛戀人通過第一印象從而彼此明確產生出某種深刻的親合力的情緒反應。它的客觀心理條件審美內容如外形、氣質、風度、品格完整地符合擇偶者內心深處的擇偶要求。也就是說,對方的形體美和精神美和諧統一,達到了擇偶者潛意識中的“親愛的幻影”的理想高度。《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女主人公達吉雅娜,在未結識奧涅金之前,實際上在她心目中早已有過類似奧涅金式的“幻影”了。這個“親愛的幻影”,常常出現在她的眼前,出現在她的性的“白日夢”的連環故事中。她說:你在我夢裏出現過,雖然看不見,你我已經是親愛的人,你奇異的目光使我苦惱,你的聲音在我的心靈裏,早已經就響著了。正因為她的心目中早就有了“奧涅金的幻影”,所以當他第一次見到奧涅金時,便感到“你一進來,我立刻就知道”。她不由自主地驚呆了。“完全昏亂了,羞紅了,”情不自禁地在心裏說:“就是他!”達吉雅娜“一抬起眼睛”就能看到符合她想象中的幻影的奧涅金,自然感到萬分高興。然而,她卻不理解“幻影”到來的原因。於是,她猜測,這是“上帝”的意思。其實,這並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先天的緣分”,而是生活暗示給她的必然結果,是受了藝術的熏陶和親朋好友的影響而產生的。這種美的意誌或幻影的形成,既是對現實美的反映,也融合了主觀審美的標準、理想和情趣。可見,所謂有緣分的巧遇,就是生活暗示給她或他的那個“親愛的幻影”的相撞。因此,與其說戀愛是和一個具體的客觀對象戀愛,不如說是和一個主觀上理想化了的“自己”戀愛。而情侶之間的相遇,便是擇偶幻影和意念的結合。
同樣,山口百惠的姻緣也是這種“親愛的幻影”的化合。山中百惠作為影壇明星,追求者不乏其人。但是山口百惠憧憬什麼樣的婚姻呢?她自己寫道:“我對誰都開誠相見,有時也出去飲茶、就餐,還有幾次應邀交際的事情。但是感到可愛,使我動心的人一個也沒有。有人認真詢問我為什麼不跟他交旆,我便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我已經有喜歡的人了!雖然是單相思,可我心裏一直老跟著他。象哥哥似的人,每次被問到理想的戀人,我就要重複這句話。我是個長女,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希望有個能在他跟前撒嬌的哥哥。”別人無法撥通這位明星的“擇偶電話”,隻有三浦友和撥通了這位女星的愛情號碼,符合這位女星的“親愛的幻影”。三浦友和一遇山口百惠,就震動了她的芳心。這不是一見鍾情,而是未謀其麵先鍾其情,是相遇前雙方心理條件的契合,他們不僅是銀幕上的“黃金搭檔”,而且是天造地設的一雙男女。
了解生情式
這是通過一段時間接觸,了解而產生的美滿姻緣。這類緣分的實現之所以感情點燃速度不如一見鍾情式迅速,這主要是因為男女擇偶條件的差異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青年人的偶象一般是文學藝術中人物在現實中的化身。這兩類形象刻印在青年的腦海裏並且進行再創造,從而開成每個人不同的心理偶像。同樣是古代婦女藝術形象造成的青年心理偶像,有的把楊貴妃式的富態性感形象留在腦子裏,有的則在腦海縈繞天仙配中織女的哀怨形象。審美意念的形成依賴於人們的客觀實踐,取決於他們的主觀審美標準、理想和情趣。而且,這種“親愛的幻想”往往模糊朦朧,變幻莫測。然而,不管其混沌到何種程度,這種審美意念中必然滲透了形體美和精神美兩個美感要素,從而形成一個係列的較為完整的形象體係。而且,現實中的男男女女盡管有品貌才形完美統一的,但更多的卻是形式與內容出現不同程度的分裂。要麼徒有虛表,欠缺內涵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要麼內心秀美而外表或身高略有缺陷。因此,便有了各種各樣的緣分的實現形式。有人很幸運,恰好遇到了條件完美的異性,與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模式”完全一樣,因而一見傾心,相見恨晚。有人很不幸,一時衝動,被對方誘人的外表所迷惑,久而久之,便發覺是個錯覺,從本質上來說,他們並有緣分。更多的人則是並非一見傾心,而是十見甚至百見傾心,他們彼此可能在外表物征的某個方麵不盡符合對方的幻影意念,或者一瞬間表現了某個不符合理想形象的舉止,然而,他們往往是實實在在有緣分的,了解愈深,愛之愈切,便覺得彼此之間的緣分愈加深厚。因為人類不僅令在於外形美,更主要的是人的氣質、品質、能力等因素所組合成的內涵美,唯胡這種美才能持久地增加對愛人的喜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