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焦慮症狀,緩和其情緒。
1.支持性心理療法
勸解、鼓勵患者,對軀體症狀進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釋,控製並恢複穩定的周圍環境,足以使輕症患者的焦慮解除。
2.行為放鬆療法
適用於輕度和中度焦慮症患者。進行有規律的鬆弛訓練,如養花種草、聽輕音樂等,可以收到良好療效。
3.催眠療法
用該療法可分析了解焦慮症產生的原因,並可改善患者情緒不穩定、焦慮、恐懼等症狀。
如何防治疑病症
患者表現出對自己身體狀況過分關注,總感覺自己患有某種疾病的變態心理反應稱為疑病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性疾病。
患者對任何輕微變化都十分關注,他們過分注意自己的生理現象,如心跳、呼吸、脈搏、飲食、睡眠,甚至關注自己的膚色及指甲顏色,假如發現有一點點異常就疑神疑鬼,以為自己得了什麼重病。過分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對與身體無關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係毫無興趣,漠不關心。
患者有著嚴重的偏執觀念,堅信自己患有實際上並沒有得上的某種病症。而且這種想法相當固執,即使在到醫院經醫生檢查確診無病後,仍對診斷持懷疑態度,要求複診。如此反反複複,搞得自己及家人身心疲憊。他們會因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煩躁,終日擔心自己得病而惶恐不安,甚至出現嚴重恐懼,心情相當糟糕,容易激動,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疑病症可由多種原因引起。
1.家庭不和及工作上的種種不順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使患者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自身的健康問題上,對自身感覺過度敏感。
2.患者本來就有敏感、疑心、固執、謹慎的個性,加之身體某些微小變化便引發患者多疑的心理,而逐漸加重疑病症的病情。
3.生活圈中越來越多的人得這樣或那樣的病導致患者對自身健康持懷疑態度,總覺得自己也患有某種疾病。
疑病症患者自己有時也會意識到自己這種過分關注健康的行為屬於異常心理反應,但卻無法使自己從這種誤區中走出來,需要進行一定的治療。
1.心理治療
醫生和家人要耐心聽取患者的述說,而後就其致病原因與患者進行討論分析,幫助他減輕對自身健康懷疑所形成的心理壓力。讓患者了解人體生理基本知識,進而消除疑病症患者的心理障礙。
2.行為療法
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時間,並安排患者進行社會和文體活動。因為適當的社會和文體活動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讓他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現實生活與工作中。
如何防治經前期緊張症
經前期緊張症指正常發育的健康婦女在月經前1~2個星期所表現出的一係列身體症狀和情緒反常的狀態,又稱為經前期綜合征。其主要症狀表現如下。
1.對月經來潮十分害怕,特別是行經腹痛的婦女,一旦月經即將來臨便開始擔心,十分苦惱,抑鬱不安,甚至一些文化程度低的人認為月經是自己有罪,是上天對自己罪行的肉體折磨,產生嚴重的精神壓力。
2.經前期緊張症患者在發作時情緒不穩、急躁易怒、心煩意亂、疲憊、煩惱,症狀嚴重時表現出與精神病患者相類似的症狀,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以及意外的舉動。重症患者因為出現精神異常而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3.本病的發病有明顯的周期性,均發生在月經來潮前的1~2個星期,每次發病的症狀大致相同。大多數情況下以月經前幾天最為嚴重,月經過後症狀便自行消失,而在下次月經來潮前又會發病。如此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經前期緊張症的發生可由多種原因導致,具體歸納有以下幾種。
1.本病的發生與個人生活的經曆有關 不幸遭遇、家庭不和睦、學習成績差、戀愛上受挫折等,及長期情緒消沉及經前出現的負麵生理反應,容易引發經前期緊張症。
2.本病的發生主要與女性激素分泌紊亂有關 某些激素類藥物的不當使用可導致類似表現。
3.缺乏性知識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對處於性成熟期的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導致對性生理變化如月經來潮產生懼怕、羞澀的心理。常常不好意思向大人請教,加之看到別人行經時的痛苦和不便,更增加劇了恐懼心理,從而產生心理障礙。
4.不良心理因素 一些性格較頑固、情緒不穩定、衝動易躁、敏感、愛懷疑、心胸狹窄的人較其他人容易患經前期緊張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