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場練洞察”模型:心態之二:“不與人爭”(第十一講)(1 / 3)

“爭”,使人失去平靜的心態

知道為什麼“樂極生悲、禍不單行”嗎?

因為人處在興奮的狀態時,隻會進入反應思維體係,而且在反應的思維體係中,思維質量也下降,所以樂極了,太開心了,腦子就混亂了反而生悲了;而一個人處在災禍中時,心情大亂,同樣也隻會進入反應思維體係,而且反應思維體係中,思維質量也下降,結果越是遇到災禍,災禍越是連連不斷。

洞察思維,對思維時的心理狀態有著特定的要求,需要一種平和、寧靜的心理狀態。如果一個人處在興奮、激動或者悲傷、慌亂的心理狀態是無法進行洞察思維的,就是進行一般的反應思維活動,質量也會很差、容易偏激、走極端。

所以,一個希望取得職場成功的人,要學會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保持平和、寧靜的心理狀態,因為在職場中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時間讓你失去平和的心態。

在有壓力的地方鍛煉平靜的心態

職場是個競爭的壓力鍋。

想要在職場中練就這麼平和、寧靜的心理狀態是有點難度的,原因在於職場是個充滿競爭、誘惑與壓力的地方。

人們為了獲得賴以生存的薪資來到職場工作,為了獲得更多的薪資就必須比你的同事更優秀,才能獲得更高職位,有了更高職位才能有更多的薪資。

人們錯誤地以為:你必須去競爭,就像擠公交車一樣,車上就那麼幾個座位,你不去擠就得不到位置,所以你隻能去擠、去搶、去爭。

換個角度來看職場,職場其實就是一個“競爭的高壓鍋”,要在這種競爭的高壓鍋中練就一種平和、寧靜的心理狀態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話說回來了,也正因為是“高壓鍋”的作用,你在它裏麵練出來平和、寧靜的心態才是過硬的,才使你遇到問題的時候經受得起考驗,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要在競爭激烈、充滿壓力的職場環境中練就出這種平和、寧靜的心理狀態,你要學會這種心態——“不與人爭”。

“不與人爭”包括了兩個方麵:不與人爭論;不與人爭名、利。

請牢牢記住:永遠不與同事“爭論”。

請牢牢記住:“責任人”。

在公司中,在團隊中經常性會發生很多的“爭論”,常常看到兩個人為了一個小問題,爭到臉紅脖子粗,要到老板那裏去辯理……一般人都錯誤地以為,爭勝了就像爭了一個公交車的座位一樣,可以贏得自己的麵子,領導、同事的賞識。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是種很業餘、很幼稚的行為,這麼情緒化工作是很累的。

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發生意見、觀點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旦發生了,不管是你不同意別人的觀點,還是別人不同意你的觀點,記住,你都必須清晰地、有條理地把你的觀點陳述給相關的“責任人”聽。

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責任人”。

在公司引起爭論,差不多都是屬於某件事或者某個項目的,而事情與項目都是有責任人的。

兩個都不是“責任人”之間的爭論實際上都是沒有意義的,那是拿著公司資源在維護自己的麵子。

正確的做法是把你的意見表達給“責任人”,有這麼兩種情況:一種你不是責任人;一種你自己就是責任人。

“責任人”的兩種情況

如果你不是責任人:

1.你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你要把你的觀點陳述給“責任人”。

如果“責任人”聽了你的意見以後,也不同意你的意見。

這時你要判斷:

責任人是因為沒有理解你的意見而不同意呢?還是理解了,依然不同意你的意見?

如果是沒有理解,你需要再次做詳細的說明,讓“責任人”明白。

如果“責任人”已經理解依然不同意你的意見,那你的責任已經完成了,根本沒有必要做進一步的解釋,更沒有必要與“責任人”爭論。

你需要做的是:

在每天的記錄中記下這件事,等事後再評估結果。如果最後你的意見是對的,說明你的思考是對的,就要保持你對這件事的思考方式。

不過記住,即使是事後證明你對了,也不要傻乎乎地跑到人家麵前去說,你看還是我對了吧。這是很犯忌的,也是很傷害人的,千萬別做;如果人家的意見是對的,你就要調整你的思考方式了,看看哪裏是沒有思考到的,看看別人是如何思考這件事的。要向對方說TA是正確的,通過這件事讓你學到了很多,你要向TA學習。這樣人家會很開心,以後也會樂意教你。

2.如果別人不同意我的意見,那要看這個人是不是“責任人”。

如果這個人不是“責任人”,你隻要謙虛地聽這個人的意見就行了,不用多做其他動作浪費時間,絕對沒有必要與之爭論。

如果這個人是“責任人”,與上述“1”的處理方式相同。

如果你自己就是“責任人”:

1.你不同意別人的意見

你經過認真地傾聽與思考,認為他的意見確實不對,你沒有必要去辯駁他,特別是同級別的同事,你要感謝他提供了意見,告訴他,他的意見很有價值,你會認真考慮的。你既然是“責任人”,最後自己拿主意就是了,根本沒有必要與別人爭論。

2.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

那也一樣處理,前提就是你確實認真地傾聽了,認真地分析了人家的意見,如果認為別人的意見確實不妥,你同樣沒有必要去辯駁他,你需要謝謝人家,告訴人家,他的意見對你很重要,你會認真考慮的。既然你對事情負責,你該咋辦就咋辦。

很多女孩子可能會問,既然不認同別人為什麼不去和別人溝通呢?這對別人也是一種幫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