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東方的智慧——陰陽五行與心理學(3 / 3)

人的生命過程,既是一個記憶的過程,也是一個發揮知識的過程。一旦需要利用這些知識,右腦就把左腦的知識進行查閱,然後製訂可行的行動方案。

說到用數,古代的中醫看病,問患者的年齡,其實是了解患者的生辰八字,然後依據患者的八字的陰陽五行配屬,結合後天的陰陽五行配屬,來找到患者陰陽五行之氣的太過與不及。數含陰陽之理,用藥則以數的奇偶來代表陰陽之性,從而用藥為患者進行調理。而現在的有些中醫,問患者的年齡,隻是一種形式,根本不知道患者的先天陰陽五行的旺衰和後天陰陽五行的配屬,隻是按古方治今病,完全忽略了中醫的初衷。

人體的外顯能量是看的見摸的著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能量的外施作用。就拿五行所主的五種情誌來說,木主怒,火主喜,土主思,金主悲,水主恐。怒可以使人害怕,營造歡喜的氛圍可以凝聚人心,思慮可以使人變的沉穩,悲壯的氛圍可以使人視死如歸,恐懼則可以使人謹小慎微。所有這些情誌,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就能給人帶來很大的收獲。

五行所主的五種品德是,木主仁,火主禮,土主信,金主義,水主智。仁慈可以感天動地,可以使萬眾歸心。禮賢下士可以讓人為你賣命。誠實守信可以讓人對你產生充分的信賴。義薄雲天就會有眾多的人為你兩肋插刀。智慧則可以使你在生存中遊刃有餘,化險為夷。這就是人體能量場的神奇作用。可能許多偉人都是因為把這一能量發揮的淋漓盡致,所以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隻不過他們不知道原因罷了。

怒的作用力:自怒,文王一怒而天下定。激怒別人:三國的老將黃忠,被諸葛亮一句昔日的老將如今都不行了,激起了寶刀不老的殺敵鬥誌,氣的老黃忠策馬橫刀,闖入敵陣,怒斬敵將。而諸葛亮的三氣周瑜,則是充分利用了怒極傷身的道理,想方設法的激怒對方,從而鋤掉了周瑜這個強有力的對手。

關於靈魂到底是什麼,它是有什麼構成的?這個問題我想隻能用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來回答。人稟陰陽二氣以化生,獲五行之質以成型,由此就誕生了具有精神意識活動的生命個體,這裏就出現一個問題,精神意識來自那裏?按中醫的理論來講,人的五髒產生人的精神意識,而五髒是肝、心、脾、肺、腎。而五種精神意識是魂、神、意、魄、誌。其中肝主木——魂的寓所;心主火——神的寓所;脾主土——意的寓所。肺主金——魄的寓所;腎主水——誌的寓所。

人的身體之所以能夠顯現生命活力,就是陰陽二氣產生的動力。就象電能作用於用電器,離開了陰陽二氣,生命將不複存在,隻是一個死的軀殼。而人體的五髒所產生的五種精神意識,也是在陰陽二氣這一動力的作用下,得以顯現的。所以,如果五髒受到傷害,就會出現不正常的精神活動,如喪魂落魄、神誌不清等病症。原因就是某一精神意識暫時離開了軀體,一旦五髒機理恢複正常,離體的精神意識就回到所寄居的寓所。

人,有精神意識活動的人,在生命的進程中,軀體隻是一個載體,陰陽二氣是生命的動力,而五種精神意識活動,就是人體的靈魂。人活著的時候,靈魂借助五髒得以顯現人的精神活動,而一旦死亡,五種精神意識離體而去,遊離於空間之中,隻留下一具死的軀殼。不相信靈魂存在的人會說,靈魂不存在,伴隨著生命的終結,人的精神也就消失了。事實真的如此嗎?不是的,因為人的精神意識曾經存在,人死亡了,而精神意識到那裏去了呢?消失不等於不存在,消失是在人體中消失了,但卻存在於空間之中。比方說,用電器在電能的作用下,是有生命的,一旦停止供電,就是一台死的機器,機器不工作了,但不表示電能也不存在了。

對於客觀存在的現象,首先就是用一種理論去對它進行解釋,然後用科學的手段加以證明,從而證實這種現象存在的必然性。但有很多的客觀存在的現象,雖然能用一種理論進行解釋,但用現在的科學手段卻證明不了。所以,對待科學證明不了的現象,隻要在理論上能夠解釋,就應當承認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能一味的予以否定。況且,一些客觀存在的神秘現象,有可能隻能先從精神層麵上去感知,然後才能用一種理論來解釋,用現在的科學手段可能永遠也證明不了。但證明不了,並不意味這種理論不科學。所以,習慣拿科學說事的人,應當抱著科學的態度,首先肯定其理論的正確,然後再找到科學的手段進行證明。

科學發展到今天,經曆了許多的挫折,今天的發現否定了昨天的發現,而明天的發現又否定了今天的發現,或是肯定了昨天的發現。所以,科學就是一個漫長的發現過程、研究過程、證明過程。一切道理本就存在,隻不過被人類慢慢發現了而已。

拿酒來說,酒為糧食精,屬陽性。按中醫言酒能壯陽,所以喝後就精神亢奮,內向的人變外向,膽小的人變膽大,行為失去理智。西醫會說,酒精刺激了神經,所以變的興奮了。其實不然,是酒精增加了體內的陽氣,加速了陽氣的流動,使陽氣變的旺盛,而陰氣變的虛弱,從而失去了對陽氣的製約,從而造成了理智不能控製感情。

要想證明中醫理論的存在,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檢驗儀器,站在現在的生命曆程點,反觀所經曆的一切,和身邊發生的一切,再內省自己的身心,就不難發現,人的生命曆程,其實是一個相互生克,相互依存的心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