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東方的智慧——陰陽五行與心理學(2 / 3)

火生土:因為用火燃燒完物體後,物體化為灰燼,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因為金蘊藏於泥土石塊之中,經冶煉後才能提取成黃金。

金生水:因為金如果被烈火燃燒,則會溶為液體,這種液體屬於水的狀態。

水生木:因為隻有用水來灌溉樹木,樹木才能欣欣向榮。

(2)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因為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

木克土:因為樹根苗的力量強大,能突破土的障礙。

土克水:因為土能止水。

水克火:因為火遇水便熄滅。

火克金:因為烈火能熔解金屬。

☆中醫學與心理學的碰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古老的學科中包含著無窮的、深厚的智慧。中國古代的《黃帝內經》就是從內觀看我們的五髒六腑,觀看我們的氣血怎麼流動,然後是內煉,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髒腑來達到健康,達到長壽。這種方法跟現代醫學的方法是不同的,現代醫學是靠儀器、靠化驗、靠解剖來診斷,而中醫則是靠內觀、靠體悟、靠直覺來診斷。但是在人們更加喜歡西藥時,中醫們卻可以根據《黃帝內經》治好一些西醫束手無策的奇怪的病例。晉朝的爛柯人的故事按照現在科學來說就是相對論。愛因斯坦說,人如果用光在宇宙中進行測量,量子的移動會變的相對緩慢,所以當爛柯人故事中的王質回到家的時候,早已過了幾百年。這個道理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才開始研究,而中國的古人很早就有了這種想象力。也許,同武術一樣,所謂的最高境界乃是“返璞歸真”,世上大概很多事情很多人的本質都是最初的時候,曆史也是,知識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其實不過是從自己的腳下出發,又回到自己的腳下。這是人生,也是曆史。

中醫學就是典型的東方智慧的產物,中是平衡的意思,醫是治療的意思。從字麵上來理解的話,中醫就是平衡醫學。陰陽為體,五行為用,既相生又相克。中醫重在取象類比,而不是把陰陽五行簡單的概念化應用。中藥取自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雖然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但是藥效持久而且副作用小。西藥則大多是化學藥物,一些西藥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因為出現副作用而逐漸被淘汰。

中醫學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傳承至今,必然有著自己的道理。中醫學在心理方麵的論述,就是人的五種情誌所表現出的太過與不及。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陰陽二氣而言,陽氣太勝,得不到陰氣的製約,在肝就會大怒不止,在心就會喜笑不止,在脾就會思慮不止,在肺就會憂悲不止。在腎就會驚恐不止。人對外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就是陰陽五行之氣內在活動的外部顯現。如果得不到相互的製約,就會因情誌的波動而導致心理產生疾病。

一些中醫學家認為,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理論,可以用來探究人的心靈世界,進而塑造完美的人性,構建人類的道德體係,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果承認周易,承認中醫的存在是正確的,那麼就證實了陰陽五行的存在。求證陰陽五行理論的存在與否,現在的技術手段還不能完全做到,但也有學者用現在的儀器,測量出了人體確實能夠向外發出能量。但通過這種測量,來完全證明陰陽五行的存在,是沒有足夠的證據的。

關於五行理論,涵蓋五音、五色、五味。就拿養生和治病來說,中醫早就利用五音、五色、五味的不同特性,對應人體來進行養生和治療。而西方現在應用的音樂療法、色彩療法和食品營養學,不正是五行理論的再現嗎?隻不過許多人應用時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罷了。陰陽五行既是代表一種理論,也是代表自然界的物質,還代表了自然界的能量。大可以應用到天地宇宙,中可以應用到國家社會,小可以應用到家庭個人。

對於自身陰陽二氣平衡的人,都有一種很好的心理自我調控能力,使自己情感的宣泄既無太過,又無不及。這類人很少因情誌的波動而產生疾病,在遇到打擊、失意、損失的時候,能夠很快自我緩解心理壓力。對於陽盛陰衰的人,比較容易因情誌的波動而產生疾病,由於情感的宣泄強烈,這類人由於不具備很好的心理自我調控能力,在遇到打擊、失意、損失的時候,由於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很快緩解,不但自身會由此產生疾病,而且會給他人造成傷害。而陰盛陽衰的人,則缺乏活力,心情沉悶,處世態度消極,從而可能最終成為抑鬱症患者。

如果心理學的研究能夠建立在陰陽五行的理論基礎上,是不是可以獲得大的突破呢?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心理過程和行為過程。而這一切都脫不出五行的怒、喜、思、悲、恐的五種情致。都來自同樣的心理過程:心產生欲望→腦負責製訂方案通過神經中樞給各個感覺器官下達指令→感覺器官產生行動→結果由神經中樞上傳與腦→腦將結果的好壞作為知識進行儲存→滿足心的欲求→心的欲求可以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產生下意識的活動然後結果再上傳與腦→分辨好壞並處理善後→滿足心欲。

人的知識來自於後天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認知來自於感覺器官,感覺器官是人體五髒所主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身體的觸覺。人的生存過程,就是通過這些感覺器官,來對外部世界進行認知,並把所有接觸到的信息儲存在大腦中,從而形成了後天的知識。

人的大腦分視覺神經專區,聽覺神經專區、嗅覺神經專區、味覺神經專區和觸覺神經專區。人的五髒通過脊髓神經,把信息上傳於腦,右腦就把這些信息分別儲存在左腦的記憶專區,這就形成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