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遊戲”看A、B型性格
1.“殺人遊戲”全攻略
看到“殺人遊戲”這四個字,可能許多人都會覺得害怕,遊戲能和殺人聯係在一起嗎?這是一種犯罪行為嗎?如果有人是這樣想的話,就說明對這個遊戲還不是這麼了解。
據說殺人遊戲是從國外傳過來的,如今它已經遍及世界各地,甚至被認為是1800年以來,全世界五十種最具曆史和文化意義的遊戲之一。概括地說,是一個多人參與的較量口才和分析判斷(推理)能力的遊戲,當然,心理素質在中間也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遊戲通常分為兩大陣營,好人方和殺手方;好人方包括平民和警察,他們可以以投票為手段投死殺手獲取最後勝利,殺手方則隱匿於好人中間,靠夜晚殺人及慫恿平民投票消滅警察為獲勝手段。“你親手殺死過自己的朋友嗎?”這是殺人遊戲最好的廣告詞。
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
(1)每個參與者的身份由抽牌隨機確定。在本場遊戲中,需要有一個維持秩序的法官;身份不公開的N個殺手(注:建議殺手與良民比例為1:3)為一方,他們趁著黑夜出動逐個殺人;3N個平民和身份不公開的N個警察為另一方,要在N+3輪內揪出所有真正的殺手。
(2)殺手彼此了解身份;殺手可以每輪任意殺死一個良民或警察;殺手不能殺死殺手;殺手可以慫恿平民將懷疑是警察的人公投處死;任何人都可以宣稱自己是殺手,但大家未必要相信。
(3)警察彼此了解身份;警察可以在每輪指認一個懷疑對象,法官將點頭或搖頭予以肯定或否定;警察在確定殺手身份後應說服平民將殺手公投處死;任何人都可以宣稱自己是警察,但大家未必要相信。
(4)平民彼此之間都不了解身份,平民或警察每輪都將被殺害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宣稱自己是平民,但大家未必要相信。
(5)如果N+3輪之內殺手方都被揪出來了則好人方勝利,如果平民或是警察被“殺”完則殺手方勝利。
在這個推理追尋殺手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舉動、言行、語態、眼神、表達都將成為判斷自己和別人身份的重要依據,無論是指證、推理、判斷、邏輯和態度,都要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一方獲得最後的勝利。
2.適合A型人的遊戲角色——亂民
所謂“亂民”,就是故意裝作警察或是殺手來搗亂秩序的平民,這非常符合A型人那種追求刺激的性格。在遊戲中,一個合格的平民應該懂得配合警察,而且需要換位思維,這對大多數有著“一根筋”的A型人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急躁而且沒有耐心的A型人,他往往不會根據現場情況做出冷靜的判斷。
一個好“警察”和一個好“殺手”都應該有個好的心態,而這恰恰是A型人的弱項,所以A型人最適合的角色就是做一個處處緊張的“亂民”,這樣會讓“殺手”誤以為他們是真正的“警察”而痛下殺手。A型人千萬不要小瞧了“亂民”的作用,要知道為“警察”擋刀也是個不小的貢獻呢!
3.適合B型人的遊戲角色——法官和殺手
(1)B型人的“法官”潛質
對於知道每個人角色的“法官”來說,每次遊戲就是一次情景劇。無論是滑稽的還是精彩的,都需要“法官”這個唯一觀眾的幽默感才會變得有趣。
如果一個人缺乏足夠的幽默感,不能在局外寂寞太久,殺人遊戲就會變成索然無味的痛苦,那還是不要做“法官”了。“法官”必須麵無表情,語言簡潔而沒有暗示性。這種枯燥的操作會持續整個遊戲過程,一個優秀的“法官”必須能夠在冗長的重複操作中保持嚴謹的絕對中立,所以這對沒有耐心的A型人來說是個大挑戰,而相對來說比較沉穩的B型人則能勝任這個角色,“法官”需要有強大的心理耐受力,不會因為參與者的荒唐或精明而有所反應,因為他的任何一個細微的情緒變化或非標準應答都會左右參與者的選擇。
(2)B型人的殺手潛質
在遊戲中,除去法官外就數殺手的人數最少,在階段的投票中不占優勢。所以優秀的殺手,必須能及時覺察出最有威脅的好人,首先將他們清洗掉;同時在警察與百姓的包圍中很好的自我保護。
殺手情緒的細微波動,殺手發言的邏輯變化,都會暴露在百姓和警察審視之下。殺手是否具有很高的掩飾性,是否能夠不動聲色、鎮定冷靜,將直接關係到生死存亡。這種掩飾性需要心理穩定性來保障。具有焦慮傾向的人做不了好殺手。好殺手必須是個樂天派,即使情況危機萬分也要輕鬆淡定。皺起的眉頭和鬢角的汗珠,都會讓殺手麵臨的情況更加糟糕。當人數越來越少,局勢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殺手一定要表現得像往常一樣,不要讓人家看出自己過分關注事態的發展。即使同伴已經一一就義,殺手也要堅信:三個殺手容易找,一個殺手就未必了。如果在遊戲開始的時候,是A型人抽到“殺手”牌,大多數人會免不了一陣激動,在遊戲中一旦被懷疑總會有些心虛和緊張。沒有很強的心理穩定性的殺手難免會露出馬腳,而B型人性格比較沉穩,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比較冷靜而且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讓心情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所以他們具備“殺手”的心理。
除此之外,殺手要善於利用百姓,因為百姓並不知道誰是警察、誰是殺手。因此,殺手發言時隻要拉攏或誤導了百姓,就可以在投票過程中保存自我,甚至害死警察。殺手要具有很強的語言感染力,能用對自己有利的事實來誤導百姓,迷惑警察。但是並非一味的慷慨激昂就是明智,不要忘記一旦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則警察在辨別階段很可能首先向法官詢問自己的身份。殺手要充分利用發言過程來擴大自己的人際影響力。比如,一旦好人被懷疑,不妨為他辯護辯護。大多數的B型人在生活中是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他們不但會籠絡人心,而且喜歡低調做人,所以他們具備“殺手”的技能。
4.“殺人遊戲”別當真
許多“殺人遊戲”的愛好者會將遊戲地點選擇在酒吧或是茶社中,想用這樣的方式給自己減減壓。既放鬆了心情還考驗了個人的心理素質,在這個角度來說是一舉兩得。遊戲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有被“冤死”的委屈,有逍遙法外的暗喜。每個玩家都極力為自己辯護,實際上展示的是鬥智鬥勇的邏輯判斷、口頭表達、團隊合作等多種綜合能力。
這個遊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角色體驗。遊戲中,每次角色不同,結果不同,過程不同,使參與者對事物的評判不容易出現偏激。
因為“殺人遊戲”在年輕人中十分流行,有些地方甚至有專門提供玩殺人遊戲的殺人吧,一方麵解決了遊戲人數限製的要求,另一方麵,陌生人的交往,增加了遊戲的新鮮感和刺激感,具有一定的交友功能。在專門提供玩殺人遊戲的殺人吧裏,由於沒有物質、權力和利益關係的牽扯,相對來說,交友比較單純,同時能促使個體在團隊協作中增強合作意識。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按照佛羅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攻擊是人類的本能之一,“殺人遊戲”把這種攻擊本能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以“殺人”為動機的虛擬遊戲容易讓人產生暴力、殘忍傾向。在追尋“凶手”的過程中,每次都必須有一個人“被殺”,所以大家都互相欺騙,想盡辦法置對方於死地。這種遊戲無意中在引導玩家為保護自己而蒙騙他人,所以不宜過度沉迷。此外,遊戲過度難免使大腦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容易造成身心失衡,所以還是應當適可而止。
☆等待是一種心理測試——A型人上竄下跳 而B型人隔岸觀火
隨著工業化、都市化的步伐加快,人們經常會像打仗似的吃飯、小跑似的步行,生活越來越像一部按下快進鍵的電影,讓人們停下腳步來等待也越來越難。中國傳媒大學黃升民等人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外就餐時,49.65%的人會在3~15分鍾內催促服務員;在銀行或電信營業廳等待時,42.39%的人隻能堅持15~30分鍾;32.10%的人等公交車時會變得煩躁;30.39%的人在超市排隊太久會考慮不再排隊或更換隊列。其實,有了時間就有了等待。在人滿為患的餐廳等候用餐需要耐心,排隊上廁所也可令人變得焦灼不安。而等待一段真摯的愛情雖可耗盡一生的時光,人卻可以樂在其中。其甜也等,苦也等,急也等,緩也等。在社會心理學家眼裏,等待像一項高明而巧妙的心理測試,可映射出人的不同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