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冰顏淡淡地笑了笑,繼續說道:“現在,你已經可以順理成章地回北魏了。我們今日,就來談談你回北魏需要麵對的情形吧。”說著,在小榻上坐了下來,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
李子逍點了點頭,接著話頭說:“我回歸北魏,父皇怎麼說也會賞些東西,以示撫慰。按照我以往給人的形象,一定會默默地收下獎勵,別的要求一點不提。但如果這樣,對於以後的行動絲毫起不了作用。所以這次,我打算討一點權事,對我們的計劃也更有幫助。”
“你自己都說了,這不是你以往的作風。雖然李權會看在你當質子的份兒上答應,但也會引起懷疑。所以還是不要求快,穩一些最好。也就是說,討要權事行不通。”鬱冰顏立刻否認了。
“那如果永遠不邁出這一步,怎麼……”
“師兄,”鬱冰顏突然叫了慕容宴,“你對於北魏皇族了解多少?”
慕容宴輕笑一聲:“這世界上還有我玄風閣查不到的事情麼?李權共有九個兒子,其中大皇子夭折,四皇子春獵時摔下馬,成了殘廢,五皇子也就是葉景軒的表哥,一心馳騁沙場,並無黨爭之意。現在爭得如火如荼的,是二皇子寧王李子安,三皇子瑾王李子書和六皇子晟王李子瑜。如果要得到權事,必然從他們口中奪食。”
李子逍點點頭:“沒錯,如今,寧王最得父皇欣賞,瑾王和晟王也不甘落後。”
“聽說北魏的政治格局和我們大昭也是差不多的,綜合了三公製和三省六部製的優缺點,創建了三公六部製。”鬱冰顏似乎對政治很感興趣。
“沒錯。南昭北魏本都屬於大齊,三公六部製便是由大齊末代皇帝創建的。齊滅後,這種製度還在兩國通用。除帝王之外,下麵分三個職位,掌管軍事的太尉,協助政務丞相,還有監察百官的禦史大夫,這就是三公。其中,由於政務繁多,南昭丞相又分成了左右兩人,但在北魏隻有一個丞相。太尉統領武官,掌管天下各地的地方兵馬,但真正的兵符還是握在皇帝手中。協助政務的丞相門下分六部:吏部、刑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六部各司其職。其中兵部隻是參與兵法戰術規格改進,除京城的禦林軍和巡城兵之外並沒有其餘實權兵力,所以還是屬於文官,隻在丞相門下,不歸太尉管理。監察百官的禦史大夫是監察機構禦史台的長官,在禦史大夫之下設禦史中丞、侍禦史、監察史等各級監察官員。以上便組成了三公六部製。”李子逍詳細地闡述。
“那麼,北魏朝中的格局,又是怎樣?”鬱冰顏又問,“聽說朝中各官都開始選擇立場,哪位皇子最受支持呢?”
“最為突出的當然是寧王兄。他是父親最疼愛的兒子,林淑妃之子。自幼聰慧過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抱負。隻不過人品……”李子逍頓了頓,“能夠爬到高位的皇妃皇子,都是手上沾滿鮮血的,這對母子也不例外。傳言林淑妃曾經為了入宮的機會殺死了自己親生姐姐,在宮中,又挑撥另外兩個妃子的矛盾,其中一人投井自盡,另一人被毀容貌,趕出宮去。她還為了自己的地位,杖斃了五六個恩獲聖寵的小宮女。至於寧王,就更加凶殘了。他為了自己前進的道路,謀害親生兄弟。當年,四皇兄正是如日中天,寧王在春獵上精心布局,使其摔下馬,成了殘廢。當時,一向不涉朝政的五皇兄都看不下去,強烈上奏,但父皇聽信林淑妃和寧王收買的大臣讒言,認為五皇兄是在針對寧王,將其發配北境,同葉景軒共同麵對匈奴。五皇兄經過九死一生,終於協助葉景軒平定北亂,心卻死了,從此更加不聞朝政。現在,寧王作為最年長的皇子,又有淑妃撐腰,已經獲得了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和丞相的支持。”
“丞相還會參與奪嫡?”
“丞相是林淑妃的父親,所以自然站在這一邊。”李子逍頓了頓,“三皇兄瑾王是葉德妃之子,自幼飽讀詩書,曾在殿試的時候與狀元一起麵聖寫文,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心思緊密,凡事都料得很準,所以,在他上位的時候,寧王兄曾一再打壓他,卻傷不了他分毫。瑾王兄為人圓滑,在朝中已有禮部、工部和兵部的支持。”
“六部都屬於丞相管轄,所以這麼說……”
“不,六部雖然都屬於丞相,但在北魏,丞相不能左右的事情越來越多。不過,擁有丞相的支持並不是沒有用,至少,丞相也能用一品大官的名號在父皇麵前多說幾句話,所以寧王還是有優勢的。”李子逍細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