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因素可以影響人的選擇:①活動後果所產生利益的質量能影響人選擇合作的程度。如果競爭的結果與合作的結果相差不多,例如合作使每人被監禁3年,競爭則使其中一個人監禁4年另一人為25年,則選擇合作的可能性大,反之,則選擇競爭的可能性大。②參加者的性格也會影響人的選擇。如果一個人希望獲取高利益的動機和期待感越強,就越有可能選擇競爭。對方的特點也會影響他,人不願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合作而寧願與其競爭。③對方的反應策略對人的選擇有很大影響。在實驗中,被試的每一次選擇都得到一個反饋結果(他將被監禁的年數),他可以從中推測對方的每次選擇是什麼。如果對方的反應是按某種規則進行的,例如以合作為主,若屢遭失利則沒有競爭,被試者就會調整自己的反應,表現出很高的合作傾向。研究者認為,對方反應的策略一旦被試識別出來,則可成為一種代替雙方語言交流的手段。
由於“囚犯的困境”實驗效度比較高,並能有效地排除被試主體意識對實驗過程的幹擾,所以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但也曾經有人指出這個實驗的一些缺點,如實驗不給參加者與對方交流的機會;實驗安排活動的雙方對對方的影響力是完全相同的,這在現實的人際作用場合中實際上是很少見的,也就是說該實驗其實隻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
與此類似,如果你的潛力使別人受到了威脅,別人自然會選擇和你對立的一麵。這樣無非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在鬥誌的刺激下,你的潛力會被激發;二是由於你和別人差距較大,你的潛力因為對方的攀比而喪失了信心,越來越怯場。但如果你的潛力有限,對別人造不成什麼威脅,那麼別人或許會選擇幫助你,和你一起合作去找尋成功,當然也可能由於別人的能力遠遠高於你而不屑與你合作,但無論哪種結果,對你來說都是一種鍛煉。
合作:優化能力組合
王傑是這樣評價“合作”的: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
草叢裏燃起了熊熊烈火,所有的動物都能夠安全逃離。這個時候,身形弱小,一向以動作靈敏著稱的螞蟻們在麵對危險的時候卻顯得有點笨拙,畢竟它們實在是太小了,它們的速度與火舌蔓延的速度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成千上萬正在“運貨”的螞蟻,在野火燒來之際,為了逃生,終於作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眾多螞蟻迅速攏成一團,像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隻聽劈裏啪啦一陣燒焦聲,那是裹在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時的呐喊,誰也未曾想到,看似不起眼的螞蟻居然有這個潛力,可以穿過熊熊烈火開辟一條生路。麵對這看似不可能逃避的災難,如果不合作它們誰也活不了,所以它們選擇了合作。就連它們都知道合作,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方麵的表現自然沒有任何理由遜色於它們。
“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牆裏,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備受世人矚目的神舟六號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是偉大的。他們替中國,替全人類完成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艱巨使命。可是,單靠費俊龍一個人,能夠獨自登上太空,安全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嗎?換作聶海勝就可以一個人完成這一任務嗎?不,沒有合作,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飛船的構造需要設計師的合作,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的合作,太空上的工作需要領導的合作,船艙裏的生活需要他們倆的合作。與宇宙相比,人類是渺小的,麵對這些浩大的工程,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具備這個潛力,也不敢保證能夠一個人去完成它,可如果一起合作的話,就能激發所有人的潛力去完成一個個艱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