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守則中最偉大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當你是一名雇員時,應該多考慮老板的難處,給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當自己成為一名老板時,則需要多考慮雇員的利益,對雇員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這條黃金定律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法則,它還是一種動力,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當你試著待人如己,多替老板著想時,你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善意,影響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內的周圍的人。這種善意最終會回饋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從老板那裏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與人相處時遵守這條黃金定律所產生的連鎖反應。
作為公司的管理者自然會經常對我們的許多做法提出批評,經常會否定我們的許多想法,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對他做出客觀的評價。要知道,他之所以成為我們的老板,一定有許多我們所不具備的特質,這些特質使他超越了你。人天生就有缺陷,大多數人都有嫉妒之心,無法麵對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這正是阻擋大多數人邁向成功的絆腳石。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這樣的:“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這句格言在現代社會更顯珍貴——幾乎所有機構,無論大小,吹毛求疵、流言飛語和抱怨永不止息。“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裏”,在我們麵前說人是非的人,也一定會在他人麵前非議我們。一來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與其抱怨對公司和老板的不滿,不如努力地欣賞彼此之間的可取之處,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處境大有改善。
你可能比你的老板的頭腦聰明,但是,隻要他是你的老板,你就應該聽從他的安排,還要盡你所能發現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如果雙方都具備這種寬容的心態,即使二者誤會很大,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除,彼此諒解。
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都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障礙。作為老板,管理一個企業,責任重大,壓力也最大,某些工作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或以往的經驗處理妥當,而有些工作則需要下屬的幫助才能解決。這時,如果下屬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外,還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老板出謀劃策,共同渡過難關,老板肯定會十分感動,從而對你另眼相看。
福特汽車公司是美國創立最早、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1956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車。盡管這款汽車式樣、功能都很好,價格也不高,但奇怪的是,竟然銷路平平,和公司預期的情況完全相反。
公司高層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絞盡腦汁也找不到讓產品暢銷的方法。這時,在福特公司裏,有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叫艾柯卡。
艾柯卡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位見習工程師,本來與汽車的銷售工作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老板因為這款汽車滯銷而著急的神情,卻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裏。
他開始不停地琢磨:我能不能想辦法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呢?終於有一天,他靈光一閃,於是徑直來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提出了一個方案:“我們應該在報紙上登廣告,內容為花56美元買一輛56型福特。”
這個創意的具體做法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隻需先付20%的貨款,餘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支付,直到全部付清。他的建議最終被采納,“花56美元買一輛56型福特”的廣告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花56美元買一輛56型福特”,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對車價的顧慮,還給人留下了“每個月才花56元就可以買輛車,實在是太劃算了”的印象。
奇跡就因為這樣一句簡單的廣告而產生了:短短的3個月,該款汽車在費城地區的銷售量從原來的末位一躍成為冠軍。而這位年輕的工程師也很快受到了公司賞識,總部將他調到華盛頓,並委任他為地區經理。後來,艾柯卡不斷地根據公司的發展趨勢,推出了一係列富有創意的方法,最終脫穎而出,坐上了福特總裁的寶座。
所以,當老板被公司事務纏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作為他的下屬,應該想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為其分憂解難。特別是在老板遇到難題、迫切需要幫助的時候,優秀的員工應該像江湖豪傑那樣主動站出來,施以援手,而不能像平庸者那樣袖手旁觀。
心理學小貼士
當你試著待人如己,多替老板著想時,你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善意,影響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內的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