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在批評別人之前,先改變自己的錯誤(1 / 1)

在與別人相處時,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一個和諧的人與人關係的基礎是彼此之間互不傷害。要記住:和我們來往的不是邏輯的人物,和我們來往的是充滿感情的人物,是充滿偏見、驕傲和虛榮的人物。

要改變一個人又不致傷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高效能的人士通常遵守這樣的規則:“在批評他人之前,先改變自己的錯誤。”不但能維持對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樂於改正錯誤,並與你合作。

個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錯誤,但隻要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能幫助另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這句話是馬裏蘭州提蒙尼姆的克勞倫斯·周哈辛最近才說的,因為他看到了他十五歲的兒子正在試著抽煙。

“當然,我不希望大衛抽煙,可是他媽媽和我都抽煙,我們一直都給他做了不好的榜樣。我解釋給大衛聽,我跟他一樣大時就開始抽煙,而尼古丁戰勝了我,使我現在幾乎不可能不抽了。我也提醒他,我現在咳嗽得多麼厲害。”

“我並沒有勸他戒煙,或恐嚇警告他抽煙的害處。我隻是告訴他,我如何迷上抽煙和它對我的影響。”

那次談話的結果,不僅使他的兒子停止了對吸煙的嚐試,而且,由於家人的支持,他也成功地戒了煙。

《聖經·馬太福音》中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好麵子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亦都愛惜自己的麵子。

美國總統卡萊爾曾說過:“一個偉大的人,以他待小人物的方式,來表達他的偉大。”鮑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試飛員,並且常常在航空展覽中表演飛行。一天,他在聖地亞哥航空展覽中表演完畢後飛回洛杉磯。正如《飛行》雜誌所描寫的,在空中三百尺的高度,兩具引擎突然熄火。由於他熟練的技術,他操縱了飛機著陸,但是飛機嚴重損壞,所幸的是沒有人受傷。

在迫降之後,胡佛的第一個行動是檢查飛機的燃料。正如他所預料的,他所駕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螺旋槳飛機,居然裝的是噴氣機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機場以後,他要求見見為他保養飛機的機械師,那位年輕的機械師為所犯的錯誤而極為難過。當胡佛走向他的時候,他正淚流滿麵。他造成了一架非常昂貴的飛機的損失,差一點還使得三個人失去了生命。

你可以想象胡佛必然大為震怒,並且預料這位極有榮譽心、事事要求精確的飛行員必然會痛責機械師的疏忽。但是,胡佛並沒有責罵那位機械師,甚至於沒有批評他。相反的,他用手臂抱住那個機械師的肩膀,對他說:“為了顯示我相信你不會再犯錯誤,我要你明天再為我保養飛機。”

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不要責怪別人,要試著了解他們,要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

由粗魯的長者所引起的憤怒可能會持續更久,即使他所糾正的是個很明顯的錯誤,也會如此。

唐·散塔瑞裏是賓州威明市一所職業學校的老師,他有一個學生因非法停車而堵住了學院的一個入口。有一位導師衝進教室,以非常凶悍的口吻問道:“是誰的車堵住了車道?”當車主回答時,那位導師吼道:“你馬上給我開走,否則我就把它綁上鐵鏈拖走。”

這位學生是錯了,車子不應該停在那兒。但從那天起,不隻這位學生對那位導師的舉止感到憤怒,全班的學生都與他過不去,使得他的工作更加不愉快。

他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處理的。假如他友善一點地問:“車道上的車是誰的?”並建議說,“如果把它開走,那別的車就可以進出了。”這位學生一定會很樂意地把它開走。

而且他和他的同學也不會那麼生氣了。

我們在生活中都是顧及自己的臉麵的。因此,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表示一種寬容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麵子。

心理學小貼士

《聖經·馬太福音》中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好麵子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亦都愛惜自己的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