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已經打翻,再惋惜也是沒有用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紐約市的一所中學,這個班級的多數學生常常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總是在交完考試卷後充滿憂慮,擔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致影響了下一階段的學習。在一堂實驗課上,老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然後當他站起來時,仿佛不小心把那瓶牛奶打碎在了水槽裏。同學們都為老師打翻牛奶而惋惜,老師卻把同學們都叫到水槽邊,然後說:“你們要永遠記住這一堂課,這會使你們終生受益的。大家看到了,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已經流光了,無論你怎麼著急,怎麼抱怨,都沒有辦法再挽回一滴了。而我們如果加以預防,這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現在已經太遲了。我們能做的,隻是把它忘記掉。”
同學們聽了,都在沉思老師說的話。是呀,已經太遲了,無法挽回了,除了忘掉,還能夠做什麼呢?
隻要可能,就要預防,不要打翻牛奶。而萬一牛奶打翻、整個漏光的時候,就不要再為這事去惋惜或者發愁了。因為,那已經沒有意義了。要記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實,不可能被重新裝回瓶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教訓,然後忘掉這些不愉快。無法改變的事情,忘掉它;有可能去補救的,抓住最後的機會。後悔、埋怨、消沉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阻礙新的前進步伐。
心態不一樣,看待問題就不一樣,結果也會不一樣。我們雖然不可能改變三分鍾之前發生的事情,但可以設法改變三分鍾以前發生事情所產生的後果。雞蛋破了就破了,任憑你怎麼看著它,想著它,你都不可能使它重新變成一個完整的雞蛋了,還不如揮揮手,瀟灑地對自己說:“破了就破了吧。”然後繼續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1967年,帕特·萊利(PatRiley)滿懷希望地踏進了NBA的球場,那時他是聖地亞哥火箭隊的首輪新秀。1967/68賽季,新秀萊利在火箭出場80次,場均得分為7.9分。第二年他的個人場均得分提高到8.8分,然而這個時候,不幸發生了:賽季後段萊利膝蓋撕裂,這次受傷嚴重影響了他的運動生涯。1969/70賽季,萊利隻打了36場比賽,並在賽季結束後的擴軍選秀(ExpansionDraft)中被火箭隊放棄,而NBA新軍波特蘭開拓者隊在接收萊利後又轉手將他交易到了洛杉磯湖人。作為當年著名的湖人替補席中的一員,萊利在洛杉磯度過了整整5個賽季。1976年,本來以為可以創造奇跡,但被傷痛困擾的萊利無奈之下隻能選擇了退役。這樣的結果,迫使他離開了長久以來從事的行業,同時也讓他離開了被他視為生命中一部分的人際關係、友誼,一個固定的場所和一份工作。雖然萊利心裏非常痛苦,甚至充滿了憤怒,可麵對這種改變,他無能為力。但是,萊利沒有沉溺於自怨自艾,而是選擇了到球場從事很基層的工作,先是做巡回賽秘書,然後做湖人隊比賽的廣播評論員。沒過多久,他就擔任了助理教練,兩年後他已成為湖人隊的總教練。他帶領湖人隊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的“SHOWTIME”時代,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而帶領熱火的第一年就進入總決賽。萊利在執教湖人的9個賽季中拿到了4個總冠軍,1993年帶領尼克斯進入了總決賽。萊利也因此被人稱為“神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