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好榜樣勝過千言萬語(2 / 2)

對於天天的無動於衷,天天媽變換各種方法,“軟硬兼施”,可小家夥就是不買賬。多次努力之後,天天媽隻好無奈地聽之任之,她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狠心”餓兒子一頓,並在下頓飯之前除了白開水不給他吃任何東西。因此,天天媽要培養天天“吃飯的規矩和餐桌禮儀”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養育孩子的過程,無疑是操練家長耐性與毅力的過程。當孩子的行為超出了家長忍耐的極限,家長的感覺通常是“傷透腦筋”、“無法控製”、“我簡直氣瘋了”,於是在一番暴風驟雨般的憤怒之後,很不情願地放棄了對孩子的要求。

家長的“半途而廢”往往給孩子做了一個極其不好的榜樣。事實上,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另外,家長失信於孩子,害處相當大。

一是會讓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的事也可以不辦,於是從小就養成了“輕率”的壞習慣,長大以後就會因為“失信”而失去朋友和大家對他的信任。

二是家長會失去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家長的威信從哪裏來?主要基礎就是自己的言行。說話算數、說到做到的家長,會使孩子重視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從小向他們學習“有令必行”。

那麼,家長怎樣才能做到“說話算數”呢?

重要的是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願。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就隨便地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您一定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兌現。隻要是合理的、能兌現的,您就認真地承諾,然後一定去兌現。假如這個要求不合理、不可能兌現,您一定不要答應,而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研究出可行的辦法再答應。

父母教育孩子麵臨著諸多困惑,有人說,以前父母教育孩子,是天職本能,現在“子女教育問題”父母卻要學習研究。許多家庭教育無力或失常,這種失敗首先來自於教育的迷茫。

為人父母者必須勤奮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結構跟得上時代,隻有這樣教育出來的青少年,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心理學小貼士

家長的優秀素質是一種教育力量,不僅能影響孩子良好品德和個性的形成,而且能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