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嫉妒,一般是指個人在意識到自己對某種利益的(潛在)占有受到(潛在)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嫉妒心理總是與不滿、怨恨、煩惱、恐懼等消極情緒聯係在一起,構成嫉妒心理的獨特情緒。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內容,在名譽、地位、錢財、愛情四個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還有的嫉妒者,隻要是別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內。
細究嫉妒心理的產生,我們會發現,多數時候嫉妒是因比較引起的。在比較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有的人會以此為動力,盡力彌補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缺點;而有的人則會自暴自棄,在別人比自己優秀的陰影下生活。
嫉妒主要是因競爭或比較受挫而產生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存在競爭,而我們在參與競爭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輸贏勝敗,一旦不能正確地認識輸贏,輸者就會因比較而產生挫敗感,嫉妒心理也就會相繼產生。嫉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由於比較引起的距離感。這種距離感可能會為你提供奮鬥的動力,也可能會在你前進的道路上成為障礙,誤導你的情緒,讓你很偏激地去處理事情,這樣不僅影響了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隻老鷹,一隻飛得很快,一隻飛得太慢,飛慢的一隻老鷹,嫉妒那隻飛快的老鷹。一次,飛慢的老鷹對一個獵人說:“前麵有隻飛得很快的鷹,你去用箭射死它。”獵人說:“可以的,隻是我的箭上缺少一根羽毛,可否拔下你的一根?”飛慢的老鷹說:“好!”它就拔下一根丟給獵人,獵人未能射中那鷹。獵人說:“再拔一根來如何?”飛慢的老鷹說“好!”又拔一根,然而又未射中。這樣,一支一支的射去,鷹毛一根一根的拔下,把它自己身上的羽毛都拔完了,它不能再飛了,結果那位獵人把它捉去。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教訓,嫉妒別人,謀害別人,結果不會害到別人,反而害了自己。
一般來說,嫉妒往往與心胸狹隘、缺乏修養緊密相連。心胸狹隘者往往會因某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產生嫉妒心理,隻要發現別人比自己強的方麵都成了嫉妒的緣起。有的人因嫉妒心太強而迷失了自我。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嫉妒就像一塊火熱的炭火,假如你想用它去傷害別人,那麼首先灼傷的是你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要去銀行存一大筆錢,你的心情很好,覺得自己的錢很多。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你看見了別一個人也在存錢,而你的數額和人家的相比是那麼渺小,這個時候,你肯定覺得自己挺不舒服的,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一種嫉妒心理。嫉妒是人的天性,它總是和你如影隨形。
如果你對自己說:“這樣難道不好嗎?我很高興他那麼有錢,我為他的有錢而感到高興,我希望他越來越富有。”這個時候,你的嫉妒心可能就小了一點,你的心態就好了。事實上,放縱自己的嫉妒心理,並不能給你自己帶來什麼好的結果,隻能讓你更加遠離財富。如果你認為某人發財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實現的,你不要為他擔憂,不要去橫加指責。切記,致富的障礙是在你心裏,你可以現在就摧毀它。
嫉妒別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我們不能靠嫉妒推動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進。
有一位公司經理,收到了一封員工對他極盡辱罵諷刺的信,說他是個差勁的經理,希望副經理能馬上接替他的職務。他讀了這封信以後,就帶著信跑到董事長的辦公室裏。他對董事長說:“我雖然是一個沒有才能的經理,但我居然能用到這樣一位副經理,連我的員工們都認為他勝過我了,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他一點都沒有嫉妒,也沒有損傷自己的自尊心,隻是為自己用了那樣能幹的副經理而感到自豪。
後來,董事長不但沒有撤換他,反而更重用他了。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經理的心胸與氣度,這種精神非常可嘉。我們青年人更要學習他的那種慷慨無私的精神,如果人們除去嫉妒心理,就容易獲得成功。
我們要看到,嫉妒心人人都有,它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擁有健康心態的證明。看見自己很想做的事,別人可以輕易地完成,因而出現嫉妒的情緒,這純屬正常的心理行為。隻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讓人生充斥著不滿的情緒,就無法享有快樂的生活。如果將嫉妒的負麵情緒轉換成正麵,那就成了快樂生活的出發點。
心理學小貼士
與其嫉妒別人,不如自己努力,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