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鄰裏效應:交往越多越密切(2 / 2)

少一點設防心理。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一些設防心理。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有意或無意地采取措施的設防行為就是設防心理。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秘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過於防範別人,則會對你的人際關係起到負麵作用,阻止你與他人的正常交流。

豆豆畢業後,留在北京。她找了一份文秘工作,並在公司的附近單獨租了一間房。她覺得自己並不快樂,因為她跟鄰居的關係相處得很不好。

一天,豆豆哭著給姐姐打電話:“今天早上,我和樓下的那個大肥婆又吵了一架,因為洗手間漏水的事情。最後還打了一架。我今天都不想上班了。”

姐姐說:“有這麼嚴重嗎?都是鄰居,怎麼把關係弄得這麼僵?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也不念以前的情麵嗎?”豆豆小聲說:“從前沒什麼情麵,都沒說過話。”姐姐又擔心地問:“那其他鄰居也沒有勸勸嗎?”豆豆更委屈了:“別人都看了一會熱鬧,聽明白怎麼回事後就走了。都不認識我,誰來勸啊!”

豆豆平時和鄰居之間沒有來往,所以當她和樓下的鄰居發生矛盾的時候,人家隻是看熱鬧。如果她能夠主動和鄰居建立友好關係、主動打招呼,那麼,我相信,這個時候,一定會有熱心的鄰居來調解他們的矛盾。

無論是與鄰居間,還是朋友間、客戶間,平時的聯係都非常重要。建立關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與別人失去聯絡,不要等到有麻煩時才想到別人。關係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會生鏽。若半年以上不聯係,就會變得生疏,所以主動聯係顯得十分重要。試著經常打電話,有空的時候發一個e-mail,休閑的時候發一則問候的短信,或者聯上QQ聊上幾句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在每個人的心底,其實都存有一個友善的想法:多結交一些朋友。很多人之所以缺少朋友,僅僅是因為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采取消極的、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期待友誼和愛情從天而降。

有些人總抱有這樣的消極想法:“如果你對我好,我肯定給予熱情的回報;如果你不理會我的存在,我也不會主動靠近你。”這些人,隻做交往的響應者,不做交往的始動者。他們被“鄰裏效應”所束縛,很難與更多陌生人、與自己有一定距離的人成為朋友。

心理學小貼士

不要讓空間距離成為人們交往的障礙,積極地與新認識的人交往,讓他們都成為你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