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他原以為自己早已心平如水,無論遇上何事都能淡然處之,此刻才恍然發覺自己麵對煉缺時卻屢屢控製不住,忍不住生出來頹意。
他心境起伏頗大,昨夜一夜撫琴也無甚用處,隻好獨自坐在蓮池自省。
煉缺抄完經書已過子時,見墨雲華還未回房,施施然走出洞府。
月色正好,墨雲華端坐在蓮池邊如同一尊玉像,孤清淡寂,似幻似真。煉缺拿不準墨雲華此刻的心緒,隻站在遠處怯怯喚了聲師父。墨雲華驀然回眸,怔忡之時眉間那一點朱紅竟染上了愁霜,煉缺望著有些呆了,直到墨雲華喚他同坐才醒過神來,隨即走過去相伴坐下,並不敢吭聲。
師徒二人各負心思望著蓮池中的冰蓮愣神,當下無聲,暗流迷轉遊走在二人之間,悸動斐然。止水峰相伴二十多年,煉缺對墨雲華的每一個細節都能如數家珍,甚至連屬於墨雲華的那一抹清冽淡靜的體香也能敏銳分辨。此刻,他的心緒迷失在墨雲華浮動的氣息之中,已是醺醺然。
月輝薄涼,離得這樣近,如同心靠在心上,煉缺臆想著自己的心熨帖著墨雲華心上的那一段淡靜,隻覺得美妙至極。這種清靜自在的感覺是同任何人在一塊都不能獲取的,隻有墨雲華,隻有這個人能給他的內心帶來這樣的安寧,順而忘卻一切憂愁與不快。
良久,墨雲華打破寂靜,輕聲問道,“經書都抄完了?”
“嗯。”
“可有體會?”
“大致有些。”
墨雲華諄諄教誨道,“煉兒,你需知道,大道三千,並無取巧之捷徑,若要成就真身,必定有所棄才能有所得,曆經艱辛亦在所不辭。人生而靜,天之性也。達於道者,不以人易天。外與物化,而內不失其情。追求性之真靜便是無為清靜之道的唯一法門,雖然並不一定是最契合你的,可你既然選擇了此道,入了上清門,便是命中注定要依此道獲得真要,萬萬不能隨意忘身舍道,入了迷途。若生了兒女情長觸犯門規,門中絕不會姑息。”
煉缺深深望了眼墨雲華,凝聲道,“師父放心,弟子明白師父所講的道理,凡塵俗念皆是由情、愛所生,弟子會計較好處事分寸。我與誌淩隻是性情相投,並無男女之情,師父請放心。”
煉缺目色澄澈,墨雲華垂下眼眸,“今日為師說話重了些,你莫放在心上。”
“師父教訓弟子天經地義,弟子斷不敢計較在心。”
墨雲華點點頭,拿出桐皇,“煉兒,陪為師撫上一段。”
他二人許久不曾一同奏琴,煉缺素手輕撥,隨手來了一段《九羽霓裳曲》。他修為進境之後,對《九羽霓裳曲》的曲意理解得更為通透,彈奏之間銀華流瀉,太陰之力在琴弦之上舞出一朵素白靈花,瑤光音色清微淡遠,盤旋在峰頂繚繞不絕,墨雲華聽得癡迷,隨著煉缺的間奏相迎相和。雖然同奏一曲,煉缺彈撥節奏頗快,曲境歡快和樂,墨雲華信手閑庭,曲境大器穩重,兩股音律交纏在一塊,一輕一重,一明一暗,互為映襯,互為烘托,化作樂之道纏繞在二人身旁。
煉缺通過瑤光感應到墨雲華心境,對《九羽霓裳曲》的理解又更通透了些,二人互為補取,桐皇瑤光受到共鳴,白玉琴軫和墨玉琴軫齊齊迸出光彩,伴有清越鳴喝,二人借琴相訴,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心神共通。
曲歇,煉缺沉醉在先才的氛圍之中良久不能言語,他憶起那日離苑以笛聲相和此曲,不禁暗歎:若論知音,非離苑莫屬,若論知己,天下則唯師父可以當之。
作者有話要說:哎喲,今天提早發了
最近改文滴壓力
狂躁症患者真的
每次發文前都戰戰兢兢
不知道咋辦才好
小墨的心防
一步一步滴在陷落呀
嘿嘿
我不厚道滴笑啦
另:知音,知己,我自己做了拆解誤讀,擅自決定知己是更為深沉滴一種對人的認知
要是有童鞋不願意附和,莫糾結啊l3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