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零肆零 初涉紅塵(3 / 3)

另一名男子附和道,“我亦不能苟同,天地之內,萬物皆有法度,皆按各自的法則運行,怎可說是無為?治國之道,亦在這天地道法之內,須得因道全法,才能君子樂而大奸止,成就至安之世。”

“何為因道全法?”

“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穀,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法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不逆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生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此為依天道而法治。”

為首那名男子側耳傾聽,良久起身,道,“說的好!治世之道,智者先行,勇者其次,普天之下若都是些無為無欲之人,如何成就國強軍勇之勢?”男子一手端著酒杯,一手提著酒壺巡回走了一圈,晃身來到墨雲華桌前,輕巧笑道,“這位公子好麵生,是才來到大燕城的?”

墨雲華點點頭,並不作答。

“既如此,這杯清酒算在下為公子接風。”男子隨之一飲而盡,“在下宋席殊。”

先才還談論得熱鬧的一群人見宋席殊轉到那兩個陌生人桌前,皆是一驚。他們這一日下午得到宋席殊的召令前來此處聚會,本來相談甚歡,哪知宋席殊突然吩咐小二將兩位陌生人引上二樓,此後更是親身示好,頻頻回望。而來的兩人衣袍素淨,一看便知不是高門子弟,至多就是個鄉間秀才之類,對宋席殊此舉頗為不解。

那廂,墨雲華對宋席殊的示好十分冷淡,仍兀自喝著茶。宋席殊不以為意,轉身替煉缺倒了一杯酒,道,“這位公子遠道而來,還不知名諱,這杯酒算在下為公子接風。”

煉缺對宋席殊的友好不知如何推拒,喝過那杯清酒,道,“在下名煉缺。”他側一眼見墨雲華微微皺了皺眉,知道墨雲華不喜他飲酒,垂下了頭。

宋席殊早在他師徒二人踏入酒樓之前便在大街上見著了他們,隻覺得這兩人長相俊美,氣質甚是出塵,加之一身素衣素袍,鉛華洗盡,若飛仙登臨,讓他忍不住一再觀望,心生結交之意,遂不在意墨雲華的冷淡,徑直問道,“煉兄,還未請教你身旁這位兄台的高姓大名?”

煉缺看了墨雲華一眼,見他並沒有生出反對,道,“這位是我師父墨雲華。”

宋席殊又替自己倒了杯酒,淺酌一口,掇了把椅子坐到墨雲華跟前,笑道,“既是煉兄師父,我便叫一聲墨先生吧。我先才從窗口望去,一眼便見到墨先生,氣宇高華,讓人見之忘俗,敢問墨先生,對我們先才的治世之理有何評斷?”

墨雲華淡聲道,“治世之道,有法有度,擇一適者即可,毋須強辯。若以無為之道治國,需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然後才有因才受任,辨明是非,賞罰分明,各司其職,各安天命,這才是上古所言的無為之道。”

宋席殊略一思索,淺笑道,“墨先生主張無為之道,定是出世之人吧。”

墨雲華點點頭。

宋席殊繼續道,“二位來京城所謂何事,今日相逢也是一場緣分,若是有難處,不妨說說,我說不定能幫襯幫襯。”

煉缺道,“我們隻是途經此地,並不打算久留。”

宋席殊聞言挽留道,“既來到京城,何不好生遊玩幾天,大燕城也算的上是當今世上第一大都城,煉兄錯過此地就不覺得遺憾?”

煉缺心中一動,他何嚐不想觀觀人世百態,便朝墨雲華望去。

墨雲華點點頭。

宋席殊見師徒二人有此意圖,趁熱打鐵道,“二位若不嫌棄,可去在下舍中暫住,我觀墨先生是個好清靜之人,客棧酒樓還是嘈雜了些。”

墨雲華拒絕道,“不勞宋公子費心,我們自有去處。”

宋席殊本欲與墨雲華相交,哪裏肯輕易放過,自然是擺出自己的各種便利之勢加以遊說,將煉缺說得心意浮動,頻頻求望墨雲華。

墨雲華最終點頭同意。

宋席殊此舉倒是讓與他同來之人紛紛側目,雖然宋席殊素來好風雅,在名仕之間風評不錯,待人又十分隨和,可像今日這樣百般示好大家也是頭一回見到。

此刻,這群人接到宋席殊的眼色,紛紛借口離席,不多久,二樓便隻剩下他們三人。

宋席殊見事成,忙喚來車馬請這師徒二人上車,打道回府了。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治國的道理

我是不讚成無為之道的

我更認可法家的思維,所以我讚成文裏宋席殊的觀念

我偏向於韓非子對人性本惡的說法

覺得人出於一種本能,是自私自利,好逸惡勞的

就是人性的弱點,談不上好壞,僅此而已

提醒:41-45章因為爭議較大

我這裏提醒一下,要是看到這一章不是很耐這個小故事的,自行略過,不要買,直接跳到46章看下一卷就好,不影響故事的連貫性l3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