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社交課——莫愁前路無知己(4)(2 / 2)

第二次,李密邀請林嵐一起逛街,和上次的經曆一樣,從見麵起,李密就開始講她和男友之間的生活瑣事。雖然林嵐心裏一直嘟囔著“誰要知道你的私生活啊”,卻隻能故作鎮定,耐心地聽著。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和李密私下見了三次麵,可是,林嵐已經能背出她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曆以及她和曆任男友之間的故事了。林嵐將自己的遭遇和同事分享了一下,結果和所有人都產生了共鳴。原來,隻要有新員工進入公司,李密就會對其一一陳述自己的生平經曆和感情經曆。如今,公司裏所有同事都能說出一段她的故事。

林嵐想不明白,即使她自己有想要分享的故事,也會選擇要好的朋友,絕對不會將自己的私生活或者小時候的成長經曆作為同事間的談資,每天向周圍的人報告。說起來,林嵐和李密相識才一個月,工作上少有交集,談不上朋友,更沒有發展到彼此掏心窩子的地步。雖然不知道李密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愛情幸福,還是讓別人同情她艱難的成長經曆,她這種“自來熟”的做法卻讓林嵐生出了許多苦惱。從此以後,除了盡量躲著她,林嵐已經無計可施了。

兩個人從陌生人變成要好的朋友,都要經曆互相了解過去,逐漸自我暴露的過程。所謂自我暴露,就是將自己私人方麵的信息傳遞給他人,讓別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一般情況下,互相信任,互相接納的雙方才會越來越多地暴露自己,在彼此暴露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緊密。

當然,這種“暴露”並不是專門暴露隱私,而是盡量將自己的愛好、思想和個性告知對方,讓對方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學家將自我暴露的層次分為了四層。第一層,就是愛好方麵,比如飲食、音樂和生活中的一些偏好等。第二層就是對環境的態度,比如對某人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對時事的評價等。第三層則是關於自我方麵,比如成長經曆,和家人的關係等。最深入的一層則是關於隱私方麵,包括一些私人的感情經曆、性格缺陷等。

正常的人際發展規律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淺到深地慢慢暴露自己。如果像李密那樣,不分對象,不分程度地胡亂暴露一番,直接進入了自我暴露中最深入的一層,隻會讓對方覺得不適,甚至反感。

所以說,自我暴露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掌握適當的分寸。有時候,過分地暴露會給對方造成無形的壓力,引起對方強烈的排斥情緒,甚至產生焦慮和自衛反應。適度地暴露內心,則會給人真實、踏實的感覺,為自己的形象加分。

曾經有一位記者在采訪壘球王史蒂夫·加夫時問道:“你哭過嗎?”球迷都認為,如此強大、堅韌的球王怎麼會有軟弱的時候,更不會哭的,甚至有人認為,這位記者明顯就是想要揭加夫的短,然後讓他在電視上難堪。沒想到,加夫竟然坦誠地回答說:“哭過。”

有人懷疑,加夫如此坦白地承認自己的軟弱,一定會讓他失掉一大批球迷。因為,許多人正是因為他的頑強和堅韌才喜歡他,成為了他的忠實球迷。結果呢?球迷們更加喜歡他了,因為他是一個會流淚的男子漢,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那些敢於暴露自己的人,通常都是非常自信的人。他們對自己持一種完全接納的態度,因此可以讓他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反過來,那些總是神神秘秘,將自我緊緊封閉起來的人,看起來更像是心理上軟弱的表現。

在現實中,許多人都帶著一些不可告人的內心秘密生活著。這種秘密給我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秘密越多,或者秘密不可告人的程度越大,壓力也會越大。這時,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宣泄途徑,將內心的秘密赤裸裸地暴露出來,就會合理地釋放內心的壓力,緩解心理上的負荷。

這一點,在社交網絡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在網絡中,麵對陌生的人,可以實現完整地自我暴露。有的人會將婚姻的不幸和陌生人交流,有的人則會將童年期的心理創傷拿出來與人分享、討論,正是因為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人們內心的羞恥感降低了,同時,匿名的環境也避免了現實中的尷尬,人們暢所欲言的同時,完全不用擔心自我暴露對現實生活的幹擾。

對於內心隱秘、心事過多的人來說,除了尋找可以信賴的朋友傾吐心聲,或者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之外,網絡上的暴露不失為一種方便、可行的方法。網絡的存在,可以讓獨立又孤獨的靈魂擺脫了人際的牽絆,尋找到被接納的親密感,也消解了人們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