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重性抑鬱症 (7)(1 / 3)

林阿姨因為單位倒閉一度賦閑在家,最近通過培訓被一家超市錄用。對於來之不易的工作,林阿姨非常珍惜。“起早摸黑,一絲不苟”是她暗暗立下的誓言。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她老是覺得自己很沒有“用”,擦洗商品表麵灰塵,好幾次將商品的標簽搞壞;在給顧客找零錢時,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從而引起顧客不滿;有時明明知道要好好回答別人的詢問,但話一出口,就是硬硬的,結果搞得大家很不開心,事後自己也很後悔;有時又無名地焦慮不安、恐懼、噩夢連連。林阿姨聽從了小姐妹的建議,“更年期沒什麼大不了,最多吃些保健品就萬事大吉了”。於是,林阿姨在電視、廣播、報紙新聞媒體的“幫助”下,不時地服用各種保健品。也許個體差異,也可能不對路,反正說明書上的效果在林阿姨身上一點也體現不出來。更使人氣惱的是,明明是“更心”的保健品,不但更不了心,反而使林阿姨的情緒陷入了低穀。一陣陣的悲涼感時常莫名其妙地席卷她的心頭,感到活得很累的念頭始終難以排遣,興趣越來越少,幹什麼都好似秋天的茄子,耷拉著腦袋提不起精神。

各種“更心”的保健品失效之後,林阿姨來到醫院做了全麵檢查,最後,精神科給她的診斷是:更年期抑鬱症。

由於更年期抑鬱症最初的症狀有時往往不那麼顯山露水,以後隨著腦內神經遞質平衡失調的加劇,才逐漸地露出它的猙獰麵目。林阿姨初起難以解釋的丟三落四、心不在焉、無名

焦慮、恐懼等症狀,在某種程度上常常預示著一個疾病的信息。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由於缺乏這方麵的知識而忽視,以致一誤再誤,使症狀不斷加重。

有更年期抑鬱症的人,平時表現為焦慮、憂鬱,會無故緊張不安,憂心忡忡,手足無措,惶惶不可終日,或者情緒低落,鬱鬱寡歡,自責自卑,消極厭世,甚至出現自殺言行;有的人會無端懷疑自己得了癌症、冠心病;有的人感覺自己隻剩下軀殼而無靈魂;也有人會覺得自己囊空如洗,身無分文,等等。由於這些精神症狀的影響,使病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遭受破壞,嚴重時病人會發生自傷、自殺行為。自殺除了服毒、自縊、跳樓、跳井等方式外,還往往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

更年期抑鬱症的促發因素是什麼?

更年期抑鬱症在臨床上女性最為常見。據報道,女性進入更年期,約有46%的人罹患本病,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因此,正確認識本病的促發因素,對預防本病的發生、發展十分必要。那麼,促發本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1婦女進入更年期後,卵巢開始萎縮,絕經後雌激素分泌銳減,就會出現煩躁、易激動、潮熱等更年期綜合征的症狀,有時當眾發作,令患者焦急不安、心情不悅。若不能及時調整心態,正確對待,反複下去就易發生抑鬱症。

2絕經後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消耗殆盡,使性欲減退甚至無性要求,給兩人世界帶來了極大不便。若丈夫不理解妻子,雙方原先親密無間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痕,勢必會增加妻子的心理負擔,長期下去就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3更年期婦女多臨近退休或受到下崗的威脅,使患者心理存在多種顧慮。有的在單位是領導,是業務骨幹,退休後就覺得無事可幹,由此而產生孤獨感,進而產生憂鬱;下崗職工心理壓力更大,下崗後經濟收入似乎難以保障,社會地位將有所改變。這些因素每時每刻都困擾著她們,使她們由危機感逐漸產生抑鬱症。

4有些婦女進入更年期後,不能主動參加社會活動,又不去開拓美好的生活,享受生活樂趣,而是整天閉門自思、悶悶不樂,自討苦吃,久而久之便產生精神憂鬱。

5不能適應新的生活環境變化,如遷居離開久居的老地方,到陌生的新環境;隨兒、女新家庭一起生活或喪偶獨自生活,等等。

以上是促發更年期婦女發生抑鬱症的常見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力避免。

治療更年期抑鬱症可采用哪些方法?

得了更年期抑鬱症後,必須認真地給予治療,對更年期抑鬱症狀較輕的婦女,經過心理治療及雌激素替代治療,能明顯改善抑鬱症狀。雌激素可減輕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改善大腦功能,防止泌尿生殖道萎縮,有利於和諧的性生活,長期使用可預防骨質疏鬆。對較嚴重的患者,單用雌激素補充治療還不夠,應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加服抗抑鬱的藥物。常用的有抗抑鬱藥物有阿米替林、多慮平、麥普替林、百憂解、米安舍林、氯硝西泮、艾司唑侖、羅拉、黛安神等,可同時用更年安、安雄等藥物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係統功能。伴有焦慮的病人還需加服抗焦慮藥物,如佳靜安定、舒平等,但要注意藥物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