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她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她一直想要一個女兒,女兒是她畢生的期盼。可學業事業都順利的她唯獨這個畢生的期盼遲遲不能實現,這令她痛苦不堪。
她27歲那年結了婚,婚後5年,她都沒有懷孕,去醫院看過多次,也吃了很多藥,但無濟於事。好在林丹的丈夫李凱比較通情達理,他安慰林丹想開些。無奈之下,林丹隻好接受了這個現實,可就在此時,她卻懷孕了。
懷孕後,林丹表現得更加有條不紊。她在紙上寫下了一件件要和未來孩子一起做的事情。林丹在產房苦熬了8個小時,終於如願以償地生下了女兒。女兒的洗禮儀式上,林丹堅持不要朋友們送禮物,而要他們每人送她一條如何當好母親的建議。
兩天後,李凱和林丹帶著女兒回到了位於湖邊的別墅。一周後,她的大學好友打電話問候她,卻意外地聽到了她悶悶不樂的聲音。林丹告訴她:“我還行,隻是覺得很累。”接下來,林丹用近似耳語的聲音說:“我現在才知道,我並不喜歡這樣。”好友問道:“你不喜歡怎樣?”林丹回答:“不喜歡做母親。”
產後的林丹,在一本爸爸送給她的褐色日記本上這樣敘述了自己的感受:“一天,我醒過來,在房間裏到處走動,感到疲勞,感到有人重重地敲打我的頭部,我頓時心煩意亂。我的整個生活都被改變了……”
產後沒多久,李凱常常發現,深更半夜林丹還坐在床邊,而他們的女兒正在熟睡。還有一次,林丹和女兒在沙發上睡覺,女兒滑下來了,放聲大哭,李凱聽到後,趕緊過去哄她,而林丹卻坐在一邊發呆,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
其實,此時的林丹已患上了產後抑鬱症,她感到疲勞、心煩意亂、頭昏腦漲,並且對自己的女兒漠不關心,這些都是產後抑鬱症患者的典型表現。
林丹在被診斷為產後抑鬱症後,在以後的2個月時間裏,林丹先後去了三家醫院的精神科,每次的程序都差不多。但是,林丹的狀況卻日益惡化。每次快出院時,她看起來好一點了,但是一回家,她就跟以前一模一樣了。她的母親隻好又帶她去醫院,此時林丹已經很憔悴了,她告訴醫生她已經一周沒有吃飯了。她說她想吃,但是食物嚼碎了她卻咽不下去,她已經處於虛脫狀態了。醫生安排她住院治療,並且決定為她實施“電休克療法”。
這樣的治療一共進行了5次,但她的病情卻沒有太大的改善。在實施“電休克療法”的同時,醫生還讓她服用不同的抗抑鬱藥物。
為了盡早出院,她自己起草了一個和女兒待在一起的活動方案。5天後,她帶著方案離開了醫院。
每一天,林丹都在母親的陪伴下去探望自己的女兒,但她的家人都清楚,她的笑容是擠出來的,她的動作很僵硬,她常做的一個動作是用手捏住女兒的耳朵或鼻子。沒人知道林丹是否曾有過傷害女兒的念頭,但是,她的母親從不讓林丹單獨和女兒在一起。
林丹出院5天後,她告訴母親,她想要了解女兒的就寢規律,她的母親答應了。於是,當母親給嬰兒喂飯或洗澡的時候,林丹就在一旁看。晚上,林丹的母親把外孫女的睡衣放在床上,讓她給女兒穿上。林丹拿起睡衣,盯著看了半天,然後又放到床上,並且說:“我不會做,我不是一個好母親。”然後,她轉身回到自己房間。那是她和女兒的最後一次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