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重性抑鬱症 (3)(2 / 3)

2無法確診的“心髒病”

李女士50多歲,總是感到疲乏胸痛,心前區有一種不適感。但是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照影等檢查都完全正常,因此被診斷為“心神經官能症”。然而,她仍然感到心慌,感到好像“有什麼東西抓撓心髒一樣使人惶惶不安”,並且心情也很不好,睡眠質量下降、顧慮重重、反應變慢、疲乏、食欲下降,等等。在一位有經驗的心髒科醫生的建議之下,她去找心理醫生,經過心理治療和抗抑鬱治療得到康複。

不少抑鬱症患者都會出現胸悶、心慌等心髒方麵的症狀,這類患者常誤認為自己有心髒病,並反複去醫院檢查。患者的胸悶和心慌是真實的,不是像癔病一樣是想像出來的。因此,當患者有明顯“心慌”,尤其是難以言狀的心慌,而經過各種檢查又找不到心髒病證據的時候,應該想到抑鬱症的可能,建議去精神科或心理谘詢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3長期的神經衰弱

紫雲是一家報社的編輯,患有“神經衰弱”半年多了,主要症狀是失眠、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睡著後容易驚醒、多夢,白天頭暈、頭脹、心煩、疲乏,漸漸地食欲和體力也開始下降。最初服用安眠藥有一定療效,漸漸地安眠藥也失去了作用,睡眠質量越來越差,腦力下降,心情也越來越糟糕,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

紫雲最初的症狀是失眠、頭暈、頭脹、心煩、疲乏,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聯想到“神經衰弱”。在臨床中,通常遇到類似的症狀時醫生也常常會診斷為“神經衰弱”,而且患者也很容易接受這個診斷。但事實上,這一診斷既缺乏明確的定義,也缺乏可信度。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紫雲的症狀如情緒較差、疲乏、思維能力下降、失眠、有消極的想法等,這些都是抑鬱症患者常常會遇到的症狀表現,這時給予抗抑鬱藥治療和心理疏導都會獲得良好的效果。

4渾身是病的“藥罐子”

嫣兒覺得自己真的病了,每天晚上睡不好覺、醒後難以再入夢鄉,白天頭昏、頭痛、疲勞、胸悶,還有腹脹、心動過速、記憶減退,有時還尿頻、尿急。最近,她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去了多家醫院,除了兒科,她幾乎跑遍了醫院的各科室,還做了全身檢查,X光、胃鏡、心電圖、腦電圖,甚至CT、核磁共振……但檢查結果顯示她一切正常,使她既喜又憂。喜的是內髒都正常,憂的是確實渾身不舒服。西醫說她得了“神經官能症”或“神經衰弱”,中醫說她“腎虧”、“體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後來來到精神衛生中心,醫生讓她每天服用一粒“百憂解”之後,才病去體愈。原來,她得了隱匿性抑鬱症。

隱匿性抑鬱症真正的抑鬱症狀被隱匿在繁多的軀體主訴後麵,使人難識其廬山真麵目。隱匿性抑鬱症常見的主訴是渾身有說不清楚的難受,症狀繁多,可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及中樞神經等係統,往往會誤診為各種花樣繁多的疾病,而給予一般性的鎮靜安眠、止痛藥或養血安神等治療。由於治標未治本,故收效甚微。隱匿性抑鬱症的症狀還有“晝重夕輕”的晝夜節律和“春秋季重,夏季輕”的季節性節律;大多數病人有焦慮情緒,女病人在月經期間焦慮加重;經抗抑鬱劑治療後,病情迅速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