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給予是通往天堂的唯一路徑(2 / 2)

所以,你會因為幫助了別人而被別人放置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從而享受到給予之後的快樂。

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一個人如果隻顧自己,隻為自己打算,那麼在人際交往中,就沒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會使別人對他感到厭惡,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與他結交往來。反之,若一個人要真正吸引他人,應該具有種種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嫉妒都不能贏得人心;非但不能贏得人心,還會處處不受人們的歡迎。

雞和狗在一起閑聊。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主人這麼喜歡你?”雞心裏似乎有些不平衡,“我對這個家也不是沒有貢獻。我幾乎每天都會為主人下一個雞蛋,可是你呢?你基本上什麼都不幹,隻知道衝主人撒嬌。你的那套小把戲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可是主人就是喜歡你這樣……唉,主人太沒有眼光了。”

狗用力地搖搖頭:“不!事情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雖然你每天都生蛋,但是你生蛋後總是叫個不停,就會讓主人覺得你想以此換取食物,因而,你的付出就有功利的成分,而不是出於真誠。”

雞聽得目瞪口呆,繼續問道:“那你的小把戲就是發自肺腑的嗎?我看也不見得!”

“雖然我不能為主人做什麼實際的事情,但是我總是竭盡所能逗主人開心。他回家晚了我會焦急地等待他回來;他生病的時候,我也會黯然神傷,靜靜地守候在他的身旁;即便是在他最貧困的時候,無法給我充足的食物,我也不曾因嫌棄而離開他。我對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沒有私心的,主人又怎麼會感受不到呢?他感受到了又怎麼會不感動呢?那他對我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剛說完,主人又在親切地呼喚狗,打算牽它出去散步。

狗能得到無數人的喜歡,這多少能給我們一點啟示——真誠地關懷別人就能獲得別人的喜歡。是的,狗對人們友善絕不會藏有任何附加的動機,它付出的關懷完全是因為它喜歡你,它關心你,即使你再窮,甚至有時你生氣了拿它出氣,它也不會因此懷恨在心而離開你。與人交往也是這個道理,你與他人的關係越親密,你們之間的感情就越深厚。

可見,真誠地付出關懷能斂聚多少人氣啊!做到真誠付出你的關懷並不是很難,最基本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首先,說話不要“拐彎抹角”。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即使你與對方的意見、看法不一樣,也不要隱瞞和矯飾,更不要隨聲附和,或者“拐彎抹角”。因為,這樣不僅不利於和對方順暢地溝通,還會給人一種不誠實和生分的感覺。

縱然是在指出他人缺點和批評過失的時候,也應該真誠而明白地指出來,這樣不僅不會傷害對方的感情,反而有助於增進友誼和加深關係。

其次,讚美但不要奉承。當朋友事業有成或者有喜事時,可以在適當的場合和時間給予真心誠意的祝福和讚美,並與之共同分享快樂,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所有的好聽話都會受到歡迎。其實,一個人真正想從朋友那裏得到的是善意的忠告和警戒,而不是華而不實的恭維話。很多人就是從別人說的話中來判斷是否和對方成為朋友的。

第三,安慰並給予實際的幫助。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親切的安慰和實際的幫助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真誠。當對方心情不好或者遇到麻煩的時候,如果你說的既不是安撫和寬慰對方的話,也不是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的建議,而是一些不著邊際或者無關緊要的話,那別人肯定會覺得你是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者。你怎麼對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對待你。從此以後,你就不要指望別人會真誠地對你了。

第四,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不要隻想著從別人那裏得到關懷,應該多為別人考慮。在你說一句話、做一個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盡量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顧及別人的感受,衡量別人的得失。隻有這樣,你才不會傷害到別人,別人也會因此對你心懷感激,把你當作好朋友。已故的維也納心理學家愛佛瑞·艾德納,在其著的《人生真義》一書中就曾說過:“隻有不懂得關懷別人的人,其生活才會麵臨真正的痛苦,甚至傷及他人。人類之所以充滿失敗,正是由此所造成的。”

與人交往,如果你能處處表現出關愛別人的精神,樂於助人,那麼就能使自己猶如磁石一般,吸引眾多的朋友。而一個隻肯為自己打算的人,會到處受人鄙棄。

第十章 看似吃虧,實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