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任心清淨(1 / 1)

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時間,讓自己沉靜幾分鍾,不要隨著外在事物流轉而變動,不要忘記洗滌自己、淨化自己。把心放在可以安定的位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你且靜看那蓮花初綻,出於淤泥,卻依舊心淨氣潔,不染塵絲。你心比蓮心,自是蓮心更比人心淨。

一個人心情的好壞受很多條件的影響。曾經有人這樣說:“你不能左右天氣,那你就改變心情。”所以,無論是悲痛時,還是幸福時,注重自己心靈的體驗很重要。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當她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以香花供佛,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這樣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喧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禮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在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為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就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生活的環境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修養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養分。”

信徒聽後,歡喜地作揖,並且感激地說:“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是啊,熱鬧場合亦可做道場;隻要自己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哪裏不可寧靜呢?如果不具有清淨的心,即使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行。

正如六祖慧能所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人者心動。心才是無法寧靜的本源。

有一位青年,因為受了一些挫折變得非常憂鬱、消沉。有一次他去海邊散步,碰巧遇到以前的一位朋友,這位先生正好是一位心理醫生。

於是青年就向這位醫生朋友訴說他在生活、社會及愛情中所遭受的種種煩惱,希望朋友能幫他解脫痛苦,斬斷生命的煩惱。

安靜沉默的醫生朋友,似乎沒聽這位青年的訴說,因為他的眼睛總是眺望著遠方的大海,等到青年停止了說話,他自言自語地說:“這帆船遇到滿帆的風,行走得好快呀!”

青年就轉過頭看海,看到一艘帆船正乘風破浪前進,但隨即又轉回去了;他以為醫生朋友並沒有聽懂他的意思,於是就加重語氣訴說自己的種種痛苦,生活中的煩惱、愛情的坎坷、社會的弊病、人類的前途等等問題已經糾結得快要讓他發狂了。

醫生朋友好像在聽,又好像不在聽,依然眺望著海中的帆船,自言自語地說:“你還是想想辦法,停止那艘行走的帆船吧!”

說完,就轉身離去了。

青年感到非常茫然,他的問題沒有得到任何解答,隻好回家了。過了幾天,他主動去找那位醫生朋友了。一進門他就躺在地上,兩腳豎起,用左腳趾扯住右腳的褲管,形狀正像一艘滿風的帆船。

醫生朋友有點驚訝,接著就會心地笑了,隨手打開陽台上的窗戶,望著遠處的山對青年說:“你能讓那座山行走嗎?”

青年沒有答話,站起來在室內走了三四步,然後坐下來,向醫生朋友道謝,說完就離開了;走時神采奕奕,好像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不見了當初的消沉、頹廢。

醫生朋友事實上並未回答青年的問題,青年自己找到了答案。醫生朋友的話讓青年明白了,解決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惱,並不在苦惱的本身,而是要有一個開闊的心靈世界;人們隻有止息心的紛擾,才不會被外在的苦惱所困厄,因此要解脫煩惱,就在於自我意念的清淨,正如在滿風時使帆船停止。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像那被情感、家庭、社會所纏繞的青年一樣,找不到安心的所在;唯有像佛祖一樣講覺悟,好好地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從內心的觀照裏,去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才不至於覺得無休止的勞苦。

外在的糾葛、工作的忙碌,心就沒有辦法安寧,更無法淨化;我們在忙碌的同時,應該抬起頭來,看看屋外的鬆林,聽聽鬆濤的呼喚,眺望遠處的大海以及滿風的帆船,我們的心會對生命重新看待,得到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