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歲時,他終於有能力來兌現當年的許諾。雖然收入還很微薄,在感恩節裏他還是買了不少食物,不是為了自己過節,而是去送給兩戶極為需要的家庭。
他穿著一條老舊的牛仔褲和一件4恤衫,假裝是個送貨員,開著自己那輛破車親自送去,當他到達第一戶破落的住所時,前來應門的是位拉丁婦女,帶著提防的眼神望著他。她有6個孩子,數天前丈夫拋下他們不告而別,他們目前正麵臨著斷炊之苦。
這位年輕人開口說道:“我是來送貨的,女士。”隨之他便回轉身子,從車裏拿出裝滿了食物的袋子及盒子,裏頭有兩隻火雞、配料、餡餅、甜薯及各式的罐頭。見此,那個女人當場傻了眼,而孩子們則爆出了高興的歡呼聲。
忽然這位年輕媽媽攫起年輕人的手臂,沒命地親吻著,同時操著生硬的英語激動地喊著:“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年輕人有些靦腆地說:“噢,不,我隻是個送貨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來這些東西的。”
隨之,他便交給婦女一張字條,上頭這麼寫著:“我是你們的一位朋友,願您一家都能過個快樂的感恩節,也希望你們知道有人在默默愛著你們。今後你們若是有能力,就請同樣把這樣的禮物轉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年輕人把一袋袋的食物不停地搬進屋子,使得興奮、快樂和溫馨之情達到最高點。當他離去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之情,讓他不覺熱淚盈眶。回首瞥見那個家庭的張張笑臉,他對自己能有餘力幫助他們,內心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他的人生竟是一個圓滿的輪回,年少時期的“悲慘時光”原來是上帝的祝福,指引他一生以幫助他人來豐富自己的人生,就從那次的行動開始,他展開了不懈的追求,直到今日。
這個故事是美國心理學大師安東尼·羅賓告訴我們的。以行動回報當年他及家人所得到的幫助,提醒那些受苦的人們天無絕人之路,總是有人在關懷他們,不管所麵對的是多大困難,即便是自己所知有限、能力不足,但隻要肯拿出實際行動,就能從其中學到寶貴的功課,尋著自我成長的機會,以致最終獲得長遠的幸福。
愛也是窮人的財富
在美國有一對恩愛的夫婦,然而他們卻很貧窮。
這個家庭的主婦為了節省每個銅子兒,不得不“每次一個、兩個向雜貨鋪、菜販和肉店老板那兒死乞白賴地硬扣下來”。盡管如此,到聖誕前夕全家隻剩下一塊八毛七分錢。深愛丈夫的主婦德拉把這錢數了3遍,然後她開始哭泣了。因為這些錢無法為丈夫購得一件稱心的“聖誕禮物”。無奈之下,她想到了一個辦法——賣掉她那頭美麗的長發。
然而丈夫吉姆卻非常喜愛妻子這頭美麗的褐發。因為那“美麗的頭發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瀉閃亮”。他深知愛妻為了裝扮頭發對百老彙路上一家商店櫥窗裏陳列的玳瑁發梳渴望已久。但是他同樣沒有在聖誕節來臨之前賺到足夠的錢。怎麼辦?為了給愛妻贈送玳瑁發梳作為有價值的“聖誕禮物”,吉姆忍痛賣掉了三代祖傳的金表。
德拉的美發和吉姆的金表,是這個貧窮家庭中惟一引以自豪的珍貴財產。為了對愛人表示深摯的愛,他們在聖誕之夜失去了這兩件最珍貴的財產,換來了已無金表與之匹配的表鏈和已無美發借之裝扮的發梳。金表和美發,對這個每星期隻收入20塊錢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可複得的巨大財富。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他們各自得到的禮物已經派不上用場,他們煞費苦心的設計換來的隻是苦澀與悲傷。但是,夫妻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他們更能坦然麵對嚴峻、貧困的生活了,他們並沒有失去生活信念,他們是自信而幸福的。
想必大家都已知道,這就是歐·亨利最著名的小說《麥琪的禮物》。
在那個惟金錢萬能的社會中,他們的禮物不能算作是智慧的“麥琪的禮物”。但是,他們失去了財富,卻加深了人世間最可寶貴的真摯的愛情。在愛情與財富的矛盾中他們為了前者犧牲了後者。所以,作家在小說末尾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讓我們對目前一般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許多月收入不足千元的餐廳服務員迸發出歡快的大笑,但從許多似乎什麼都不缺的人臉上卻難得看到溫暖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