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為成人編製的測驗表也出現了,並在西方逐漸普遍應用,掀起了一場智商測試的熱潮。各種測驗表相繼問世,智力測驗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中。最終,智力測驗的分數開始決定一個人是否屬於弱智或者天才,決定著人們能不能進入名牌大學或者當軍官等。
智商測驗出現了百餘年,智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這個問題開始引起了心理學家的廣泛關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嘉納對“智商決定命運”提出嚴厲批評的同時,開始研究智商以外的能力。他著重提出人際智力和自知智力,為情感智商的形成作了有力的鋪墊。
逐漸被神話了的智商測試開始走下神壇,《鍾形曲線》一書的作者曾說:假設一個人參加智商測驗,數學隻得50分,也許說明他不適合去當一名數學家,但是如果他的夢想是自己創業,當參議員或者賺錢,那麼並非沒有可能,影響人一生成敗的因素實在太多。
高智商並不等於成功,平凡的智商也許讓你在社會上同樣“如魚得水”。達爾文曾經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教師、家長都認為我是一個平庸無奇的小孩,智力比一般人要低下。”但是達爾文最終成了偉大的科學家。
美國報紙上曾經有一則報道轟動一時:一位從斯坦福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的年輕人跳河自殺。按理說,名校博士應該會擁有不錯的人生,但是這樣高智商的人才卻在社會生活中被淘汰了。這位博士畢業後在一家不知名的企業工作,三年多時間老板和同事對他幾乎沒有多少印象。隻知道這個人很孤僻冷漠,從不與人主動溝通。然而在校期間他卻是老師們的口中能力出眾的高材生。
導致這種悲劇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位高智商人才並沒有與之匹配的高情商。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處理個人情感和他人情感的能力。情商可以決定一個人運用智商的能力,隻有智商和情商“聯袂登台”,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用。
成功點睛
社會上成功和卓越的人,一般來講都不是那種滿腹經綸卻不諳世事的人。事實上,隻有那些能夠合理調動自己情緒的高情商者,才能放大人生的成功。高智商不一定成功,低智商不一定就會失敗,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根本因素在於他掌控自身和他人情感的能力。
不懂情商,你就out了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情商為人們的成功開辟了一條道路。心理學家認為情緒特征是生活的原動力,可以讓智商發揮更大的效應,由此可見,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麼,情商到底包含哪些內容?如果想要提高情商,該從什麼地方入手?
第一,自我認知的能力。
古希臘德爾斐城的帕提農神廟裏,鐫刻著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這是神廟裏唯一的碑銘。其實,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不過蘇格拉底這裏指的是哲學意義上的自我意識。在社交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說某人沒有一點自知之明,這個自知之明就是對自我有一個明確合理的自我認知,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地位有一個明晰的判斷。同時也包括對身體、情緒、個性、氣質、優點、缺點等的認識。有些人不能坦然麵對自己身心的缺陷,總是逃避,就會出現認知障礙。也有些人過分誇大自身優勢,盲目樂觀,也是屬於自我認知能力較弱的表現。
高情商意味著一個人自我認知能力強,如果這項能力弱的話,就會影響你的情商。
第二,控製自我情緒的能力。
自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沒有自製力的人最終將一事無成。情商的另外一個內容就是控製自我情緒的能力。自製,顧名思義就是要約束自己,看似不自由,但是,為了獲取最終的自由,人必須要有意識地克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