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愛情戰爭,知己知彼(2)(3 / 3)

第三對母子,當母親離開時,嬰兒哭鬧不止,待母親返回時會擊打母親,很久之後才會獲得平靜,然後在母親的陪伴下玩耍並會不時地看著母親,生怕她再次離去,專家認為這類嬰兒沒有安全感,極易焦慮。在戀愛中也很難給對方所需的個人空間,並且難以維持單身,往往會自食苦果。

第四對母子,當母親離開時,嬰兒表現出慌亂無措,待母親回來後依然表現茫然,時而會張開雙臂希望得到擁抱,同時卻又倒退不願被接近,這是因為,嬰兒依戀的對象既是他快樂的源泉,也是造成他痛苦的根源,於是對母親表現出愛恨交織的情感,這種類型的戀人在相處中甜蜜與痛苦參半,在分手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傻事。

由於心理學家根據多年的實驗研究得出,母嬰關係其實與戀人關係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曾經有人稱,一旦兩個人相愛,心理年齡會立即降到3歲之下,類似於父女或母子關係,即: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極大滿足,一旦分離,就會造成“分離焦慮”情緒,那種渴望“被無條件接納”以及希望自己是“最被重視的”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類似於嬰兒在看見母親離自己而去的時候,所產生的心理情緒。

由此,心理學專家根據這個實驗,將戀人之間的關係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第一對母子的表現被稱為安全型依附關係;第二對母子被稱為逃避型依附關係;第三對母子被稱為焦慮型依附關係;第四對母子被稱為紊亂型依附關係。其中最理想的是安全型的戀人,因為懂得諒解、包容、尊重,就容易相處,也是這四種關係類型中最適合做愛人的。

因此,長大後的孩子在愛情關係中會與對方建立起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其實是與其小時候接受的父母的情感對待方式離不開的。

父母對於孩子們的情緒,尤其是在前三年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孩子之後的行為及思考方式。心理學家指出,正確的對待方式是“輸導”,而不是“圍堵”。也就是說,當孩子遭受情感波折,譬如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孩子哭泣不止,媽媽抱起他來哄到:“不哭不哭啊,媽媽也知道你很難受,因為媽媽以前也有一個心愛的玩具熊被夥伴拿走了,……”但是父親如果看不下去,對著哭泣的孩子就是一通訓斥:“哭什麼哭!不就是一個玩具嗎?再買就是了。”這樣,媽媽所做的就是情感“輸導”,而爸爸所做的就是情感“圍堵”。長期接受情感“圍堵”的孩子,長大後在戀愛中就很難與對方建立起安全型依附關係。

1000塊拚圖裏的真愛——安全型戀人讓你更幸福

在他與她相愛的第三個年頭裏,她決定離開他。不單單是離開他,而且要離開這座城市——出國。他沒有說一句挽留的話,也沒有問她為什麼要離開,隻是在機場為她送行時,他送給了她一盤拚圖。他說:“這不是一般的拚圖,它有整整一千塊,我並不是要你一次就完成,而是在你想起我的時候拚一塊,當你拚完的時候,如果想回來,那麼我還在原地等你,如果你不想回來,那我祝福你。”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已是滿眼晶瑩的淚水,她微微動了動嘴角,卻沒有說什麼,然後帶著這盤拚圖飛走了。

在離開他的那段時間裏,她偶爾會給他打電話,發短信,發幾封郵件,兩個人的關係是那麼淡那麼淡。他從來不問她幾時回,她也不說,他隻是在大洋的另一邊遙望著遠方的她。

她在國外的第一年,在富士山看櫻花。她告訴他拚圖才拚了150塊,因為櫻花實在太美,讓她無法把時間留給他;她在國外的第二年,白宮的大街上、小路邊常常會有她消瘦的倩影,緩慢的步調讓她的心也漸漸緩慢了下來,她開始想他了,拚圖拚到了480塊;第三年,她記起那座柔美的康橋,於是決定去那裏,康橋的味道帶著濃濃的惜別之情,她的大眼睛也跟著濕潤起來,這一年,拚圖拚到了819塊。

而他一直在等著她,朋友們都勸他別再等下去了,正經地再談一場戀愛。但是他說不,因為他始終相信他會等到她。